想去看花好久了,一连几天阴雨连绵。待天气初霁,病体也好似被阳光照透一般,焕发出一阵生机。友人要出门去锻炼,我轻轻搭话:“带上我吧!”一场与花的约会终于得以实现。约好会面地点,两人便分道扬镳,各忙自己的一份事去啦。这很好,人间常态,聚散离合终有时。她寻自己的强健体魄,我觅自己的灵魂净土,芸芸众生各有追求。走走停停,在树影层层掩映下,一抹红点缀其间。我似嗅到香甜花蜜的蜂蝶,迫不及待地移了过去。前日的几场大雨并未洗去花朵的斑斓与芬芳,倒是涤除了叶上的纤尘。花与叶都呈现出一种健康的肥硕,叶是油润润的,好似过年时顽童偷吃了新炸年货后被油浸亮的嘴;花是一簇簇的,原本我在书本中见到英国女王头上花簇般的皇冠是不以为然的,如今见了才知道工匠们原来是写实派的。世上的事非见不可知,就如著名画家吴冠中的名画《新柳残荷》,若非见过一池寂寥残荷只会觉得荒唐,有些东西是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的。花是攀附着栏杆的,那便沿着围栏走走吧。比花还要娇美几分的女学生身着白裙,乌青的丝发在风儿轻轻地吹拂下婀娜旖旎,不知扰乱了几位远方篮球场上少年的心,正如《蒹葭》里少男少女的含蓄羞涩,是独属于青年们的秘密。再往前行,一幢肉粉色的四方建筑矗立在前,缓缓揭去它的“绿色面纱”,那是一座不同于北方建筑风格的房屋,既没有北方的斜顶,也没有窗棂装点,只余被绿色爬山虎霸占了的四面墙,爬山虎葱郁的绿叶被风一撞,便激荡出悠扬的乐曲,不觉间增添了几分生机。在墙与围栏之间有着几方空地,青艾、菜瓜、葱,种种青菜在其间肆意生长,中国人亘古血脉中的种植基因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我觉得人应该为它们留一些生存空间,这一抹绿可为我们留存心底的一点慈悲。季羡林就在《曲径悲剧》中为一株百年紫藤被愚氓腰斩而心痛,我初读时只是惋惜,少了几分感同身受。可当我自春天便盼望着开放的蜀葵,刚刚长出饱满的花芽便被人从脚下砍去,再读时便多了几分感同身受,也就更加理解了季羡林老先生文中愤怒惋惜的情绪。就让这个世界的花好好地开吧!也许你毫不怜惜除去的杂草,却是别人眼中不可多得的美好。(作者:司振宇)
发布时间:2024-06-14六月骄阳灼人心,风过林梢,聒噪的蝉鸣响彻云霄。路旁原本肥嘟嘟的艳丽绣球花,此时却拖着枯黄的身子垂下了脑袋。小孩也扔下了沙包,带着满身汗珠、呼着热气便急匆匆地跑回了家。“妈,热死了,我想吃冰棍儿!”一放学,我便扔下沉甸甸的书包,火急火燎地捧起一把刚从井里打上来的凉水,把红透的脸蛋儿洗了个透彻。厨房传来悦耳的切菜声,紧接着,妈妈笑着端出了一盘糖拌柿子。“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柿子,正凉着呢,快吃了解解热。”滚刀状的西红柿撒着晶莹的白糖,清凉的柿子,酸甜的汁水早就让我把冰棍抛到脑后了,我狼吞虎咽地把一盘柿子吃了个精光,身上的燥热也随之消散。“快端午了,你想吃啥馅儿的粽子?”“蜜枣馅儿的!”说起端午,我妈包的粽子味道一绝,个大馅料足,圆滚滚的三角粽实在惹人喜爱,妈妈也很乐意多做些粽子送给邻居们。一大早,妈妈挎着竹篮领着我上集市买食材。带着露珠的鲜葱、活蹦乱跳的小虾、散着诱人香气的烧鸡……路边摆着一溜儿望不到头的摊子。小贩们卖力地吆喝着,街上摩肩接踵。妈妈轻车熟路地来到几家她常光顾的店铺,糯米、粽叶、红枣……不多时她便买齐了所有需要的食材。回到家,顾不上休息,先把所有食材浸泡在水中。整整一天后,食材完全浸泡充足,便开始了包粽子环节。先将粽叶团成一个圆锥状,确保圆锥尖尖儿不透光后,在粽叶底堵一颗红枣,这样可以防止在煮粽子过程中米会往外漏。接着盛入糯米,在装入糯米的过程中可以再加入两三颗枣子。然后便是最复杂的组装环节———只见妈妈手指灵活地将粽叶一折一扣,再用白线将粽身缠紧,一个圆滚滚的粽子就出现啦!粽子入水后,就可以静待美味了,水开后马上转小火,小火烹煮一小时,再在锅里焖一整夜,软糯香甜的粽子就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拾出一个粽子,晶莹透亮的糯米散发着粽叶的清香,一抿出沙的枣子甜糯可口,一个热乎乎粽子下肚,顿时感觉整个人都甜润了起来。这时,妈妈像变戏法似的从放着冰块的水桶里又拎起几个长条状的粽子,粽衣包裹着清香的小米与糯米,沾上一口白糖,猛咬一口,口腔顿时凉爽下来,独特的米香与甜丝丝的白糖相遇,令人垂涎三尺。如今的我早已长大成人,早已吃过无数品种的粽子,咸蛋黄粽、肉粽、八宝粽……可无论它们的味道多么新奇,形状多么精致,制作多么复杂,我却永远都觉得它们比不过妈妈包的粽子。又一年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也早早踏上了回家的旅途,进门的一瞬间,熟悉的粽香又将我包围,妈妈端着刚做好的粽子和蔼地来迎我。“妈,端午安康!”(作者:郭子璇)
发布时间:2024-06-142013年底,我来到了潍坊学院,当了一名辅导员。同期来校的多名博士辅导员,有的转岗了,有的调走了。不时有人问我:“你是研究生,有博士学位,怎么一直做辅导员?”每逢此时,我就想起了我就读大学时的辅导员胡老师,正是她,点石成金,把我从愤青大学生转变为乐学研究生。从那时起,我就觉得:辅导员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更有我理想中“人生导师”的样子、“教育家”的影子。“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我留下了,干就是了。一年,我在!十年,我还在!这就是我用行动做出的真实回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做一名逐光的辅导员,用多彩的爱照亮学生,我一直在路上。潍院一百多名辅导员,我们都一直在路上!遇见学生,如饮红酒,涩甜总相宜。我的爱在眼前。在弘德书院,我吃住在那,当起了最早的住楼辅导员。妻儿不在身边,我就把学生当成最亲的人。我也想对大一新生而言,我是身边人,我是敲门哥,我是守卫者,可以替代家长的角色,照管他们生活。我的爱在脚下,风雨无阻。1000多个日日夜夜,我在综合办,就像一名书院的大管家,服务每级近5000名新生。爱在手尖,寒暑有感。小事也是育人,片刻也是育人,起床看一看,睡前转一转。巡楼A区加B区、服务白天加黑夜,我从不缺席、从不懈怠:安全卫生检查,安排!保障及时维修,安排!篮球场刷漆挂网,安排!宿舍洗太阳能热水澡,安排!我的爱在情深时。面对一名过生日违规犯错的新生小谭,是不是要直接撸起大棒,有没有其他方案?一番斟酌后,我没有启动纪律处分,而是选择了细心调查走访,耐心说服教育,倾心鼓励陪伴。再次过生日时,他走上领奖台,站到我面前,接过我颁发的奖杯,他看我,我望他,我们的眼睛都湿润了。我将此事写成《祝你生日快乐》获省《公寓的故事》征文一等奖。我感悟到:陪伴学生,如捧白雪,遇暖则融,辅导员是靠学生最近的人,身上不能带刺,心里不能藏冰。赋能学生,如化绿洲,风雨生机勃。莫问我苦不苦?我明白:如果大学不经一番历练,学生进社会哪有一路坦途?我的爱在乡村野外。带队学生“三下乡”,从圆梦教育团队坚持山村小学支教八年,到公益项目“圆梦大使”打造长期帮扶平台,我是费心人,我是捐赠人,我是“助梦人”。200多篇通讯报道,9项社会实践国家级荣誉,我已渐渐忘记。只有队员们从四体不勤、吃穿等靠,到自己洗衣做饭的场景,留守儿童从相见不相识,到搂着队员们依依哭别的画面,我还历历在目。莫问我累不累。学生幻想一试便成、一步登天,我却深知学生技能包岂有白给?我的爱在深更半夜。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我用手教、用车送、用时陪。等家人睡了,我就躲到厨房里,煲电话粥,联系学生写策划、改方案,不敢高声语,恐惊入梦人。一字一句打磨,来回反复斟酌,助力“甲冠天下”团队从最初的草台班子到去年成为获挑战杯国赛铜奖的最优组合。领航学生,如望蓝天,无私天地宽。我的爱是初心不忘。不担当,负担自然轻,但服务意识不也丢了么?担任学院党委组织委员,主导学生党支部创建全国样板支部,我化身一块砖,从申报到实施,从总结到验收,哪里需要哪里搬。学院需要,学生需要,我就要在前线、在一线。我的爱是重担在肩。作为“双带头人”,我不能满足于辅导员带好自己的班级学生,而是得做好团干部面向全体学生。我抓党建带团建,在讲堂、在操场、在网上,时时处处服务近两千名物电团学青年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相关论文获全省辅导员工作论坛一等奖,我也有幸获评省优秀辅导员。十年职涯事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作为一名辅导员,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想教学生一点道理,自己得有一脑真理。辅导员苦采百花成蜜,只为能让学生感觉一丝甜蜜。总有人问辅导员苦不苦累不累。当看到在校生:有入围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最具贡献度TOP100榜单的,有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有获互联网+省赛银奖的,有拿到中国电信奖学金的……我不伤离别!听毕业生:你就业了,他创业了,你升职了,我升博了,她生娃了!我作为一名辅导员的幸福感,就是这样绵绵不断,遥遥领先!又何来倦怠?几番风光昨日事,今奋楫,再出发。初心未改就是永远的动力,前行不歇总会遇见梦想变成现实。我坚信:只要师生同行、与潍院同向,我们潍院人的前途就是光明和希望。一起书写我们未来的故事吧。(作者:金波)
发布时间:2024-06-1420世纪60年代初,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的名字传遍中华大地。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和教育着无数中国人。焦裕禄成为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多少年来,我心向往之,一直想到焦裕禄纪念馆去参观学习,苦于没有机会。前几天,我参加了学校离退休教职工党委党纪学习教育培训班,期间前往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学习。事遂人愿,机会难得,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一大早,我们一行近80人乘坐两辆大巴车,驶向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焦裕禄纪念馆所在地。大巴车奔驰在济潍高速公路上,穿山越岭,跃入眼帘的是茂盛碧绿的护路林带,连绵不断的巍巍群山,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和一个个坐落在山坡上或是山坳里的宁静村落,还有时时可见的蔬菜大棚和一片片泛着黄绿色金光的小麦……心里不禁泛起一阵阵激动和兴奋。尤其是看到如流的车辆穿梭在崇山峻岭中,不时越过高山、穿过隧道,畅通无阻。置身大巴车内的我,思绪穿越时空,仿佛看到筑路工人冒着严寒酷暑,不辞劳苦,不畏艰险,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流血流汗,为国家建设、为后人造福筑路修桥的动人情景,心里百感交集。激动、佩服、感恩的心情油然而生……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到达博山北崮山村焦裕禄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胡乔木题写的“焦裕禄纪念馆”六个行楷鎏金大字。走进院内小广场,焦裕禄书记那坚毅、清瘦、略带笑意的半身汉白玉雕像矗立在中央。站在多年来心中崇拜的偶像前,我们前去参观的全体党员庄严地举起右手,攥紧拳头,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这是我第三次宣誓,每一次重温誓词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每一次都是思想上的洗礼和心灵上的净化。我们的誓言刚毅忠诚,坚如磐石,是我们一生坚定不变的信仰和奋斗目标,是我们生命的承诺。此刻,我热血沸腾,思绪翻涌,激动得泪水盈满眼眶,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自1977年6月入党,到今天已经整整47年。47年来,不论在部队或是到地方,无论是思想上、政治上还是行动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号召,努力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尽最大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此我感到无比欣慰。焦裕禄生平事迹展,主要由“家乡沃土 育英铸魂”“栉风沐雨 百炼成钢”“人民公仆 光辉榜样”“时代楷模精神永恒”四部分组成,全面系统地呈现了焦裕禄同志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充分展现了焦裕禄同志的崇高精神和道德风范。在参观中我们了解到,焦裕禄书记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他带领兰考县人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开展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作为县委书记的他,工作中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为兰考治理“三害”鞠躬尽瘁。因积劳成疾,于1964年患肝癌去世,终年42岁。1966年2月,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播发,焦裕禄的名字传遍千家万户,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和全体党员干部崇敬的榜样。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是“人民的好公仆”。2009年9月,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习近平总书记评价焦裕禄同志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纪念馆里,我们还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纪念焦裕禄同志写的一首词,现抄录如下,以飨读者。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此次到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学习,思想又一次受到洗礼。我想,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为民情怀、崇高品格和无私奉献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模范践行合格党员的标准,不忘初心、主动作为、积极奉献、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 作者:刘洪范 )
发布时间:2024-06-1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春花开,今又春花开,往事涌心怀。我在高校工作已近40载,在即将退休之际,回首往事都历历在目,仿佛又回到了眼前,特别是自己第一次登上讲台那学期的情形,更是难以忘怀。我1984年夏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来到山东矿业学院基础部数学教研室工作,后又读取了硕士研究生,经过助课阶段后,在1989年秋季学期第一次登上讲台,为测量专业1989级两个班主讲《高等数学》课程。初次登台为了讲好课程,我借了6本参考书,在暑假中就开始认真备课。大学的课程教学,不同于中小学,不同于研究生的独特规律与要求,既要展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要理清其中的逻辑架构,还要讲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更要给学生指明扩展阅读和延伸学习的方向路径,而并不需要面面俱到,也不必过多地拘于细节,尤其不能平铺直叙、照本宣科。我对讲课的重视是受我父亲的影响。我父亲冯德业,196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数学系,分配到省重点中学泰安二中任教,他在当时的泰安地区数学讲得好是有名气的,随后当了14年的泰安二中校长,是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经过一个暑假的认真准备,于当年的9月中旬、新生军训后正式登台开讲。在讲课过程中,自己刻意把握组织教学、简温旧课、引入新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思考、延伸学习等几个教学环节和要素,注意引入数学史的相关内容,将课程中重要知识点的发现与创立过程介绍给学生,展现出逻辑之严和数学之美,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备课时从6本参考书中精选课后练习题而不局限于课本,特别注重了板书的规划与设计。那时年轻记忆力好,能同时下两盘象棋盲棋,所以备好课后,从第一堂课开始,讲课时从不看讲稿,当然那时更没有课件可用,就是靠一支粉笔。我是周二四六的课,周四是一二节。讲了一个多月后,十月下旬的一个周四,我讲完第一节后稍事休息,从休息室返回教室准备开讲第二节,却突然发现校长沈光寒教授和基础部主任刘镇国教授坐在了教室后排,沈光寒校长留学前苏联获副博士学位,是我国采矿领域的著名专家,刘镇国主任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是全国优秀教师。他俩的突然到来让我心头一紧,但很快镇定下来,好在备课充分,按照预定的教案,一如既往地不看讲稿流畅地讲了下来,记得下课后沈光寒校长跟我握了下手,说了句“不错不错”,就匆匆离去了。事后得知,当时山东矿院是煤炭部部属高校,在泰安和济南两地办学,召开党委会时济南分院的领导一早乘车到泰安来需两个小时,故周四那天十点钟开会。沈光寒校长八点上班处理完事务,打电话给刘镇国主任说要听基础部一节课,刘主任立即查了一下课程表,周四第二节课基础部只有我与力学教研室的一位50多岁的副教授上课,两相比较,听青年教师的课,讲好了有成绩,讲不好情有可原,所以就陪着沈校长来听我的课了,课后沈校长立即回去参加党委会。记得整整两周后的星期四,还是第二节,我课间休息后一进教室的门,立时吓了一跳,只见校党委书记霍万库教授带领三位副校长和教务处的两位处长齐齐地坐在了教室后排。霍万库书记是山东矿院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任教务处处长,随后山东矿院后来为山东科大的教务处长都走上了正、副校长的领导岗位,这一现象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也是很独特的。见此情形,自己努力稳住砰砰的心跳,尽力保持从容平静,一丝不苟地讲了起来,好在有上次的经历,一堂课终于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了,各位领导点头微笑给予肯定的时候,我感到的是初冬时节那热汗湿透的内衬衣,毕竟当时自己只有26岁啊。这是上次沈光寒校长听课后,回去开党委会时说,有个青年教师第一次上课讲得相当不错。恰好两周后周四又开党委会,霍万库书记就率一众领导来了个如法炮制。随后在12月中旬,按照学校的安排,我面向全校教师讲授了公开课,各个系都组织青年教师来听,整个合班教室坐得满满当当,还在过道上加了凳子。经过这个过程,两个班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期末统考取得了平均分数第一名的好成绩。当时山东矿院的《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是教考分离,即抽取试题库的试题,各任课教师考前不知道,考后统一密封阅卷,而后统计出平均分数。初登讲台就实现了开门红,自己做好教学工作,当好一名大学教师的信心大增。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首先要过好教学关,把课讲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要求,同时自己的心情也能愉悦,更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有些老学生说起我,还是“俺老师课讲得好”。自此开始,我共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开设出9门课程,在给博士生、硕士生授课中,特别注重介绍知识点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方向,与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体会,展开积极交流互动,以达到教学相长,现在我的不少研究生也成为了博士生导师。在教学的同时,认真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承担教研项目8项,在《中国高等教育》等教育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所主持取得的教学成果两次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随后自己历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基础部副主任、主任,教务处处长,学校副校长、校长,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在担任副校长、校长期间,分管教学工作达14年之久。自己从事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热爱教学,一生的事业就是高校的育人教学。就用我60岁时作的一首小诗作为本文的结束吧:六秩秋去又复新,华年回望意沉沉。程门立雪泰山麓,躬耕践行潍水滨。杏坛讲诵桃李艳,雅园布道林木森。更喜高阳催春至,奋蹄老牛乐黄昏。(作者:冯滨鲁)
发布时间:2024-06-07在电影《长空之王》上映之前,我并不知道试飞员这项神秘而伟大的职业。通过电影《长空之王》,我第一次直观地了解到试飞员的工作与日常训练。试飞员,顾名思义便是试验飞机极限的人员,是探索航空未知领域的先行者。未知领域意味着试飞员们会在试飞途中遇到各种未知风险。第一次忍不住落泪,是在张挺大队长牺牲的时候。“警告!警告!发动机停车,重启失败。”飞机到达指定空域进行测试时突遇故障,为了避开居民区,尽最大可能挽救飞机,大队长错过了最佳弹射时间。坠机前最后一刻,我注意到大队长眼神在颤抖。那一刻,我泪如雨下。放下使命和信仰,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哪怕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名字鲜被知晓。但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般。“祖国将永远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将永远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第二次落泪是试飞员雷宇驾驶歼击机擦着雪山呼啸而出的那一幕。一开始,年轻又潮酷的雷宇进入试飞大队只想飞出最好的隐身战机去前线报仇,因此他第一次在空中遇到险情时跳伞的动作干净利落。然而在张挺队长牺牲后,他内心那份独属于中国军人的血性、使命、信仰被彻底激发出来。当雷宇再一次在空中遭遇险情,他想起队长曾说过:“谁的命不是命啊?都是爹生娘养的,都金贵着呢!”为了保护因意外撞鸟而失能的战友,他握紧手中的操控杆,在盲视的情况下凭借对飞机的熟悉重启发动机,带着战友直冲云霄安全返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不仅仅是飞机,更是他内心坚定的信念。那一刻,在我四周发起阵阵惊呼,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每个人既感动又敬佩。影片放映后的两个彩蛋,是我第三次落泪的引线。其中一个彩蛋是在纪念,纪念那些曾为了航空事业付出生命的先烈们。我听着他们留在人间的最后一份录音,有的在向爱人告白,有的在向父母道歉,有的甚至还未来得及说完便戛然而止……另一个是在守护,守护每个孩子最初的热爱。“我是你的僚机073,你已进入新的空域,我将保护你安全前行。”当082雷宇接过073张挺手中的驾驶杆,当绚丽的彩带飘扬在学校空中,当张挺的儿子小枭龙踢着足球,我深切地感受到影片所传递出的守护精神。无论是试验飞机还是踢足球,每个人都可以恣意追逐心中所爱。因为不同领域的人们都在前进,都在互相守护。看完影片回宿舍的路上,一架飞机驶过天空,我抬头寻找引擎声的去向。这时室友突然说:“原来我们头顶的蓝天是电影最大、最好的彩蛋!”长空之上是极限的挑战,长空之下是守护的信念。愿每一次飞行都能顺利起飞、平安落地。愿山河无恙,烟火寻常。(作者:李芮)
发布时间:2024-06-071931年4月5日,黎明时分,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腥风血雨中,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刀,巍巍英雄山下,千年大明湖畔,中国共产党人的22名优秀儿女高唱《国际歌》,集体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走上济南纬八路黑龙沟刑场,英勇就义。走过苦难辉煌的岁月,1989年4月4日,“四五”烈士纪念碑在刑场旧址肃穆落成揭幕。一位早期共产党人的名字走上纪念碑:“于清书,一九零五年出生,山东潍县人。山东省委秘书。”“投身革命即为家,腥风血雨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弹指90多个日月轮回过去,让我们用陈毅元帅这首大气磅礴的诗篇,悼念山东潍县籍“四五”烈士于清书。投身革命即为家一粒反抗的种子于清书,字画舫,1905年出生于潍县城北的前阙庄村,中学毕业后以字行世。据村中《族谱》记载:明洪武十八年(1385)由山东东部沿海文登县斥山大水泊迁入村中定居。于姓父老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世代以农为业。清朝末年,潍县猪鬃加工产业兴起,闻名世界,前阙庄村是潍县猪鬃的发源地,这里成为潍北一带闻名的富裕村。至于清书父辈时,家中已薄有田产。由于家庭条件相对优裕,少年时天资聪颖的于清书考入潍县县立中学就读。然而,封建社会制度两极分化中的惨酷倾轧,却安排了少年于清书的另一种命运。此时,前阙庄村依靠猪鬃产业已发展起十几家大地主,他们在剥削压迫贫苦农民的同时,相互倾轧争夺。在争买一片土地时,于清书的父亲与村中地主发生诉讼官司,由于势单力薄,受尽屈辱,从此一病不起,使少年于清书心灵上埋下了仇恨反抗的种子。中学时代,于清书就显示出了绘画天赋,那时,他经常画的是昂首怒目的大公鸡,以此发泄自己郁闷的心情。谁也没想到,更大的不幸还在等待着于清书,中学即将毕业时,卧病在床的父亲去世,家庭的变故,让孤儿寡母成为地主富农蚕食的“鱼肉”,于清书只得辍学回家,成为家庭“顶梁柱”,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他陷入了思想的苦闷中。回村后,由于读过中学,于清书成为村中小学教师,为延续家庭血脉,母亲早早地为他完成了婚姻。他把新婚的妻子留在家中,经常一个人在学校坐到深夜,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与未来,动情处,常至眼含泪水引吭高歌。教育训练班 来了革命领路人1928年初春,潍县国民政府当局以兴办教育为名,在县城举办教育训练班,于清书以小学教师的身份参加到训练班中。也许,连于清书自己也没有想到,这里成为他“红色”革命生涯的开端。地下的烈火在运行,早在1926年6月成立起的中共潍县县委(史称“中共潍县地方执行委员会”)已发展党员100余人,建立起13个党支部。县委抓住这次机会,安排身份合适的党员打入训练班,宣传马列主义真理,秘密开展党的工作。训练班上,于清书遇到了一个叫耿梅村的人。耿梅村,潍北固堤一带小庄子村人,于清书中学的同学与挚友,此时已成为秘密共产党员。最难风雨故人来,于清书一腔对旧世界的仇恨,河水敞开闸门似地奔流而出,两人彻夜交谈,常至天明,说到村中地主恶霸欺压乡里,于清书拍案而起,义愤填膺。耿梅村倒是温文尔雅,娓娓地向他讲述了贫苦阶级团结起来闹革命的道理。说到最后,耿梅村微笑着说:“许多的大道理我也说不明白,我给你介绍一位牟先生吧。” (连载一)(作者:黄旭升)
发布时间:2024-06-07我固执地认为,会喝酒是天生的。或者说,天生的成分居多。按照科学的解释,人的酒量大小,取决于体内的两种酶作用的大小。因为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人喝酒后,90%的乙醇通过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的作用,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然后排出体外。一个人的酒量大,说明他体内这两种酶功能齐全,使酒精很少能在体内积蓄。而酒量小的人,体内的这些酶缺少活力,比较懒。只有当乙醛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缓慢地将其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喝酒时,大量积蓄的乙醛导致末梢血管扩张,而体内为了使因末梢血管扩张引起的血压下降能迅速回升,被迫分泌肾上腺素来促使血管收缩,加快心跳,恢复血压。这就是有些人在喝酒之后,便脸红脖子粗、心跳气短、头痛头晕的缘由。写作与喝酒就是这么一种关系。它确实需要一些天赋的成分在里面起作用,而且起比较大的作用。我们知道,有些人读书并不多,但散文、诗歌或小说,却写得非常好。或者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或者情节感人、令人动容,或者结构奇特、引人入胜。而有些人,读书很多,却一到要写文章时,更脑子贫乏,要故事没故事,要情节没情节,要语言没语言。那么,没有天赋的人能否写作?当然能。正如像我这样不会喝酒的人,再差也能喝上一点。这就靠训练。经过一定的训练,一个人的水平———不管是喝酒还是写作,肯定能够有所提高,尽管不如从娘胎里带来的省事省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人的才能,归根到底还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即便那些所谓的天才,与一般人比起来,也只不过是记忆力好一些、学得快一些、理解得早一些。《三国演义》里面有个人叫张松,相貌丑陋,却过目不忘,乃天下奇才。刘璋派张松以外交官的身份去见曹操,想与曹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但曹操却以貌取人,把张松给气坏了。文书杨修拿出曹操写的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张松翻了翻,冷笑道:“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无名氏所作。”曹操感到奇怪:“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于是把书烧了。其实书还是曹操写的,但张松是个奇才,有一个最强大脑,仅仅看了一遍,便把整部《孟德新书》背了下来。但如果他不看呢,照样是个零。而不那么聪明的人,如果坚持学习,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最后也能出大成绩。曾国藩是最好的例子。曾国藩小时候晚上在家读书,有小偷光顾,趴在房梁上看着曾国藩,心想,等这小子一会读书困了去睡觉时,我就下手。可是曾国藩翻来覆去地背课文,就是不去睡觉。小偷急了,从房梁上跳下来,说:“我都等了大半夜了,你怎么还不去睡觉啊?”曾国藩说:“我在背书呢,还没背下来。”小偷说:“连我都背下来了,你还没背下来?我还没见过你这么笨的人呢!”说完把文章背了一遍,扬长而去。这个小偷是聪明的,至少从记忆力上来说,要比曾国藩好。如果他与曾国藩一起用功,付出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曾国藩可能不是他的对手,其成就可能要比曾国藩大得多。但是,这人却走了做梁上君子的道,曾国藩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原因很简单,曾国藩虽笨,却能笨鸟先飞,读书勤奋,坚持不懈,结果以勤补拙,靠着非凡毅力和超人付出,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他本人即便在戎马倥偬、东征西讨之时,仍然每日用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书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终其一生,三件事从未中断。我们可以从曾国藩身上得到一个启示:学习,勤奋地学习,是成功的磨刀石。另外,写作是多方面的。就像运动员一样,有的会打球、有的擅跑步、有的爱跳高,不可能样样精通。十项全能的运动员,单项都比不过专练一项的运动员。一个人可能不会写小说,但未必不会弄散文;不会写小说弄散文,未必不会作诗。所以一个作者,不妨对自己来个多种选择。各种体裁都试一下,也许有一种体裁真的是你最擅长的。俄罗斯的伊辛巴耶娃是当之无愧的撑杆跳女皇,但是她从5岁开始练的却是体操,一直到15岁。后来因为长高了,又改练撑杆跳。如果伊辛巴耶娃一直练体操,当然也会出成绩,但绝对没有撑杆跳的成绩那么光芒四射。这可以作为我们选择创作体裁的参考。(作者:孙贵颂)
发布时间:2024-06-07(一)五一五卅红五月,国际国歌唱曙光。逐梦追风先烈路,横飞碧血谱华章。(二)又是椿花怒,思闻燎麦香。南风夜絮絮,麦浪昼汤汤。坎坎伐檀泪,悄悄连理桑。玄黄咫尺远,回目近洪荒。(三)运斤盘古风,逐鹿论英雄。血碧风云烈,旗殷沃野明。豺狼驱赶尽,玉宇扫除清。华夏泱泱是,芸芸乐众生。(四)簌簌衣襟落樱花,悄悄嫩绿冒新芽。东风没奈春光去,留驻芬芳进万家。(作者:逸农 )
发布时间:2024-06-07“厌恶客”是山东昌潍北部当地人的一个口头禅,意思是讨厌或讨厌鬼。一九七四年九月初的早上,阳光明媚,昌北一个农村小学的操场上,一群刚入学的小学生等着分班。“哎,你家是部队上的?”“是呀。”我打量了他一眼,比我高半个头。“我叫付国庆,这村的,俺爹是支书,你叫啥?”“严兵。”这时一位男老师喊道:“一年级的新同学注意啦,开始分班。一班的同学:付国庆、付红、姜卫东、姜彩霞、严兵……点到名字的同学到东边一年级一班教室,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是姜秀娟,请姜老师把一班的同学带回教室。”“坏了,咱俩都分到厌恶客那个班了,这老师可厉害呢。”“厌恶客?”“等着吧,肯定是俺爹让她管着俺的。”刚认识的同学付国庆说。不等老师带,一群孩子如放羊一般挤进教室,乱哄哄地抢着座位,大都是附近几个村里的孩子,互相早就认识,嘻嘻哈哈打闹着。“厌恶客!厌恶客!”这时一个急匆匆且明亮的声音传来,抬头望去,一个留着齐脖短发的青年女子,着一身绿色军装改过的衣服,小圆脸,大眼睛,白里透红,人颇精神。“姜老师!姜老师!”认识她的同学喊道。“同学们安静了,都坐好,听我说,我叫姜秀娟,是咱们新生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老师,也教你们的语文、算术课。我们今天要排座位,还要选出班委,明天正式上课。”姜老师是个民办教师,对象也是当地人,在部队上当兵,村里人叫她军官家属。她的口头禅是“厌恶客”。这个小学是附近几个村的中心小学,当地人付姓、姜姓居多。我和方军等几个当地驻军的孩子都分在了一班。班委选举出来,班长是付国庆,他上学晚,九岁,难怪比我高半个头。学习委员姜彩霞,文体委员严兵,劳动卫生委员姜卫东。排座位把我排在左侧,不在中间,姜老师说三个月互相调换一次,我的同桌是付红,她是姜老师的女儿。“起立!向毛主席敬礼!坐下!”班长喊道。第二天,正式上课,黑板正中央墙上悬挂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像。第一节语文课,接着是算术课、自习,下午又是算术、语文、自习,间或有一节体育、唱歌和劳动。日子没多久,新鲜劲儿一过,我们便又野了起来,这会儿才知道付国庆说的那个厉害。当地驻军大院和村小学中间隔着条河叫夹西河,有一条小路和简易桥,秋天小路两边河里长满了芦苇,飘着白色的苇絮,煞是好看。每当有人走过,河边便不时有青蛙跳入水里,发出噗噗的声响。我们便拣一块石头或土坷垃,悄悄地走过去,猛地向青蛙砸去,石头便和青蛙一同冲进水里。发出更大的声响伴着欢笑声。有时贪玩便迟到了。“报告!”“进来!为什么迟到?”我们都不说话,但湿漉漉的半截裤腿和泥巴说明了原因。“厌恶客,到边上站着去。”姜老师说完,继续讲她的课。下午放学后,我们几个迟到的同学被留下来,先挨一顿批,然后姜老师再把我们落下的课给补了一遍,回到家里还得受家长骂。那时真不懂事,当时缺老师,姜老师一个人教着语文、算术、劳动、卫生,还得上自习,批改作业,再给我们补课,真的很辛苦。冬天到了,夜里一场大雪把夹西河连同那条小路都覆盖了,四周白茫茫一片,寒风凛冽。雪又断断续续地下了一整天。这下可不用上学了,我们几个同学也没闲着,堆雪人、打雪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玩儿“嗨” 了。到第三天早上,营房管理员喊我们到伙房去。“不会有什么好吃的吧?”一进伙房大餐厅,就看见姜老师笑盈盈地站在那儿,脸颊冻得红红的,棉帽子扣在大饭桌上,棉鞋早已湿透,一条同样湿漉漉的大红围巾搭在条凳上。“同学们,快到期末考试了,这课可不能落下。这雪下得太大,你们上不了学,我今天来给你们补课。”整整一上午,我们围坐在一张大餐桌上,认认真真地听着。一直快到中午,部队就餐时间才结束。“今天讲了很多,讲得也快,你们得抓紧复习,估计再有两天才能上学,到时候我要检查作业,再给你们补课,听明白了吗?厌恶客。”“姜老师,吃完饭再走吧?”管理员说。“不了,学校里的学生我还安排上自习呢,得赶回去看看。”“姜老师,夹西河能走了吗?”“哦,是这样。”姜老师拿起放在墙角的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棍子说:“用它探着走,就不会掉到河里去,但你们不行,危险。等雪停了,走的人一多就有道了,过两天让家长送你们上学去啊。”说完,带上绿色的军用棉帽子,围好大红的手织毛线围巾,跨上背包,拿起那根木棍,走了出去。脚印渐渐远去,一抹红色在白茫茫的雪地上越发鲜艳。第二学期开学不久,学校操场土台子上挂了一条横幅,上面红底黑字写着———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忆苦思甜大会。讲台上付国庆的父亲声泪俱下,讲述旧社会的苦难和地主老财的剥削压迫。会后,我们一起吃忆苦饭,地瓜面加野菜,黑乎乎的一碗。我也许饿了,狼吞虎咽下去,竟没觉得难吃。“哎,你看付彩霞。”我随着付国庆指的方向望去,付彩霞端着一碗地瓜野菜粥,躲在墙角处,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很不情愿吃的样子。“哎,你知道吗,俺爹说的那个地主就是付彩霞的爷爷。”付国庆说。“我们得去斗地主。”另一位同学又冒出来说。“对,斗地主,走!”班长一挥手,我们几个同学一齐向付彩霞走去。“付彩霞,你忆苦思甜饭咋吃得这么少,你爷爷是地主。我们要对你进行阶级斗争!”有个皮孩子竟一把揪住付彩霞的小辫,付彩霞一惊,碗掉在地上碎了。这时周围的同学几乎全拥上来,把付彩霞围在中间,闹的、喊的、笑的、哭的……乱哄哄一片。“厌恶客,厌恶客!让开,让开!”姜老师冲过来。我正闹得欢,她推不动,一急就揪着我的耳朵向外拽,我哎呀一声疼得叫出来。班长还在里面挥着小拳头,把付彩霞吓得大哭,姜老师可劲一推,竟把付国庆推了个大马趴,膝盖让黄土蹭了一小块皮,这个坚定的家伙也哇的一声坐在地上大哭起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姜老师脸色不好,憔悴的样子,但声音依然响亮,“同学们,首先我要向付国庆、严兵同学和他们的家长道歉,我不该粗暴地体罚学生,无意地也不行,这不是一个老师该有的行为,况且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今后我要进一步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第二,我要严肃批评付国庆、严兵,你们身为班干部,更要团结同学一起进步,付彩霞是你们的同学,是我的学生,怎么能把同学当成阶级敌人呢?付彩霞同学学习好,在班里考第一,是学习委员,平时收发作业,认认真真地为同学服务,你们得向她学习才是……”然后,姜老师继续讲课,我发现她虚汗直冒,不时咳嗽几声。“哎,你妈咋了?” 我问付红。“让你们气得呗!”付红白了我一眼,不再理我。下午放学了,“严兵、付红到办公室来一下。”姜老师说。我想,坏了,得训斥我吧,我不安地和付红一起向办公室走去。“你妈叫咱俩干嘛?”“不知道。”付红还不理我。“你们俩站好!”一进办公室姜老师严肃地说。我们俩怔怔地站在那里,看来付红也不知道。然后她找出两张算术试卷,指着上面说:“你们这道题怎么都错的一样呀,错在一个地方?做人诚实是最重要的,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互相抄什么?这么不遵守考场纪律?”我和付红对望了一眼都笑了。“还笑?这题你们知道错在哪?”姜老师憔悴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然后她认真地讲解起来。“你看地主用小斗放租子,用大斗收租子,小斗放一升,大斗收一升二……明白了吗?”“明白了!”姜老师又对我俩说,“你和小红的家里条件好些,吃的、穿的都比其他同学要好,更应该努力学习,起带头作用。”她从抽屉里捧出两捧红枣,给我和付红各塞一些,接着说:“好了,快回家吧,路上饿了吃。”“让老师留下了?”母亲说,“没有,姜老师教算术呢。”“别以为我不知道,小孩子懂什么,对同学搞阶级斗争?还害得姜老师来道歉,我和姜老师说了,我没意见,你这孩子就得好好管教,老师是为你好,家长放心!”“告诉你个秘密,昨天晚上姜老师冒雨来找俺爹道歉呢,俺爹把她告校长了,俺爹说她立场有问题……”“厌恶客!”我大喊一声,吓得付国庆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说错了什么。暑假过后,我们要升二年级了,我们班应该还是姜老师带,因为班主任老师会一直带班到小学毕业的。这半年我进步很快,也第一批加入了少先队,我带着红领巾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同桌怎么换成了班长付国庆,一个男青年老师走了进来。“姜老师呢?付红呢?”“你不知道我们换老师了,姜老师随军了。”班长说,“今天走,大队的拖拉机把她们送到县城汽车站,听说还得坐火车呢,反正挺远的。”“走了吗?”“没有,我上学时看她家门口围着好些人。”“报告老师,我请假。”我举手喊道,不等新老师问,我便一溜烟地跑出教室。“你咋来了?可不能逃学。我调工作了,小红和我一起走,找她爸去,比较远。”姜老师微笑着说,付红也笑眯眯地看着我。我怔怔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对了,”姜老师转过身去,从军绿色挎包里拿出一本书递到我手上,我一看是《渔岛怒潮》,这本书姜老师每次语文课留十分钟读一段,算是那个年代的课外读物吧,我一直想借来看。“没借给你,是怕你看小说耽误正课,送给你留个纪念吧。记住要好好学习,将来有用的。”随后摸了摸我的头,柔柔地说道:“厌恶客,快回吧。”“姜老师,再回来呀”“会的,会的。”姜老师一边向送行的乡亲招手,一边翻上拖拉机后斗,把小红揽在怀里,我发现她用手擦着眼角。我捧着书,望着拖拉机渐渐远去。“厌—恶—客!”一声清脆的童声响起———这声音是一段情怀,一种思念,更是一个保证,传得很远很远。(作者:粘兵)
发布时间:2024-05-27皲裂、干瘦、青筋,这就是母亲的手。每当握一把,母亲总是羞涩地抽走。面对母亲沧桑的双手,无语泪先流。儿时牵着母亲手蹒跚学步走摔倒了母亲拍打掉尘土牵着儿手继续走上学了母亲的手送儿走进校门口母亲送上忘带的书包纳着鞋底儿守儿做作业尽管她大字不识半斗学做农活了母亲的手教儿识别黍谷豆锄草刨地收庄稼母亲小脚头里走儿子不敢耍滑头往昔生活苦母亲的手白天出工挣工分夜晚推着磨碾圈圈走不脱衣服迷糊会儿天亮摊煎饼尺把厚儿长大了母亲的手青筋蹦跳干瘪瘦儿子心泪流母亲笑着说闺女时也曾细皮嫩肉儿老孙辈大了母亲的手拄着木棍也颤抖时常眺望依门口用慈祥呼唤着儿女母亲手就是温暖的码头也曾试想一旦失去母亲的手鸟群会把栖息的大树丟儿女落魄成没有归宿的小舟珍爱当下吧紧握着娘那暖暖的手(作者:王乐成 )
发布时间:2024-05-27我常觉得,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读懂沈从文。在他的笔下,一切本就是素朴绵延、宁静从容的。他会用文字歌颂湘西乡村人性的美好,也会以笔为刃批判都市中种种丑恶的面貌。在他的笔下,世界仿佛是一幅生动画卷,充斥着人间百态。他以天生的敏锐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他用悲悯书写一个又一个小人物,每一笔都充满了情感与温度,每一个故事都跳动着生命的脉搏。细细读过《流光》里的每一篇文章,有长街上的妇人、终年生活在船上的水手、吊脚楼上多情的夫人……其中我最爱的一篇是《云南看云》。在大城市中,各种物质诱惑如潮水般汹涌,像漩涡般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有的人选择追逐金钱的浪潮;有的人被裹挟着困在物质中难以摆脱束缚。“他们计较这毫厘之间的金钱好坏,而不曾昂首看一眼晴空万里多彩的云。”文中虽通篇在写云写景,却又处处彰显着人世间的喜悦与哀怨、批判与感慨。那时的社会是“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头顶的云如此澄净,只可惜无人驻足观赏———没人有那样惬意的心境。沈从文先生善于用他独特的笔触,将最真实的人性、最深沉的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笔下,云南的云,不仅是大自然的美景,更是他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一直都有着一种岁月更迭、娓娓道来之感。是一种哀伤的美丽,是挣脱不开的愁绪。就像一首传唱至今的古典悲曲,绵延而富有力量,有着岁月的厚重和人生的沧桑。湘西是沈从文的故乡,少时离家的他对于湘西总有眷恋。他醉心于人性的美好,将湘西的山民生活描绘得热烈奔放而又生机勃勃,他以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那些普通人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坚韧和勇敢、纯真和善良。想起有一年,我的一位挚友写在明信片上的沈从文先生的一句话:“每一个日子往后退去,人就长大成年,冬天的夜虽然很长,总不会把梦做到穷尽了。”沈从文的现实与浪漫慰藉着一代又一代人,引发深深的共鸣。散文是能治愈人的,哪怕它揭示了那些生活中的苦与难,也会用一股文字的力量感召我们的心灵。在静谧的山水间、在流转的岁月中、在喧嚣的城市尽头……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温柔。纵使岁月艰险,常有磨难,一字一句皆为寻常。也该心有明镜,映照生活欢愉,也该看那窗口微明,将生命流光。(作者:宋好)
发布时间:2024-05-27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