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16日上午,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马茜华一行到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进行调研座谈,并参观了教育体验中心、版权示范中心、家庭教育研发中心、家庭教育大数据中心等工作场景。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清林、执行院长王海涛等陪同调研。 学校合作发展处(服务地方办公室)负责同志与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海涛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为潍坊人才培训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文/图:孙孝波/臧威 编辑:王慧婷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11-16本网讯 11月16日上午,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马茜华一行到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进行调研座谈,并参观了教育体验中心、版权示范中心、家庭教育研发中心、家庭教育大数据中心等工作场景。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清林、执行院长王海涛等陪同调研。 学校合作发展处(服务地方办公室)负责同志与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海涛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为潍坊人才培训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文/图:孙孝波/臧威 编辑:王慧婷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11-16本网讯 11月11日,学校与山东尚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共建水生态安全与环境工程实验室签约仪式举行,学校党委书记李东、尚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希海出席仪式并讲话。李东对校企深入合作共建结出的硕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潍坊学院近年来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人才储备优势凸显,为应用型高校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支持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对双方合作共建充满信心,期待双方在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严希海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及未来规划,并表示公司将依托学校优势,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和运营经验,加强实验室共建,打造高水平治污团队,在联合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山东尚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学校党委(校长)办公室、科研处、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活动。(文:高祥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11-11本网讯 11月11日,学校党委书记李东会见了安丘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孙志杰,安丘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伯进和企业代表一行。李东对孙志杰一行来校表示欢迎。他指出,科教产融合与服务地方是学校的重要职责,是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将围绕区域重点发展产业,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坚持共引共享共育,积极促进校地互动发展。会见结束后,双方举行合作交流会,围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深入交流,学生工作处、科研处、合作发展处、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潍柴产业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安丘企业代表还参观了学校科教产融合创新中心。(文/图:臧威/张蒙蒙 编辑:王慧婷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11-11本网讯 11月11日,合作发展处组织我校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农机博士团队参加安丘市第一届驰瑞农服田间活动日活动。我校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以宋健教授为带头人,长期致力于农业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研究和推广,为涉农企业、合作社、农场等排忧解难、科技助推。(文/图:臧威 编辑:王慧婷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11-11本网讯 11月4日,学校合作发展处(服务地方办公室)处长张华、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学军与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部分教师到昌邑市龙池镇对“渤海走廊”红色文化资源展开调研。“渤海走廊”是抗日战争期间我党在昌邑、潍县、寿光三县北部狭长地带开辟的连接胶东、清河等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通道,也是承担胶东、清河、鲁中和延安之间战略交通任务的“红色生命线”。这条红色通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昌潍子弟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写照,见证了诞生于昌潍平原的革命队伍转战胶东、鲁中,奔赴辽沈、平津,跃进江汉、海南,又在朝鲜战场打出国威的历史。调研人员先后参观了全武红色博物馆、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及周边历史文化遗址,对“渤海走廊”地带的党建活动、革命斗争活动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与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博物馆负责人就校地合作事宜进行深入交流。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政治导向、文化传承、思想教育、历史镜鉴等时代价值,也具有经济助推的现实作用。“渤海走廊”是潍坊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典型代表,其社会价值有待深入挖掘;潍坊学院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是潍坊市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具有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专长。此次调研,充分体现了学校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服务地方的发展要求,也为人文学科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中找准定位作出有益探索。(文:谢金勇 图:王静芳 编辑:王慧婷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11-07本网讯 11月5日,合作发展处组织相关专家前往安丘市山东蓝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调研,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台夕市、博士赵星岭,合作发展处处长张华、教授曲振国,以及安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山东蓝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和研发人员参加了企业座谈会。调研活动聚焦发展主题,用专业对接产业,专家教授解答企业困扰,双方在专业领域就进一步合作达成共识。(文图:臧威 编辑:王慧婷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11-07本网讯 10月29日,我校与潍城区教体局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签约暨授牌仪式在我校体育馆会议室举行。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成端,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井光进出席仪式并致辞。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任秀洁、潍城区教体局局长李建刚、潍城区五所中学校长、我校教务处以及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文史学院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会。会上,参会各方就现阶段学校师范专业建设亟需与地方教育合作,探索“校地协同促进师范专业发展”新途径,创新教育见习与服务性学习有机融合合作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师范专业建设质量等需求达成共识。通过师范专业实践基地,加大师范生真实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实践机会,必定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等多方面切实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从业技能和师范素养。王成端表示,本次学校与潍城区教体局的战略合作恰逢其时,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开启区域教育深度融合、合作共赢新局面,助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教育高地。井光进在致辞中表示,市教育局在负责全市高等教育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获得潍坊学院的大量支持与配合,双方携手为区域教育、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赋能、实绩斐然。市教育局及潍城区教体局、各学校将对潍坊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提供全方位助力。希望双方以本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创造合作的新空间,为促进潍城区与潍坊市教育与社会、文化等发展作出更积极的贡献。王成端与李建刚分别代表我校与潍城区教体局签署双方合作条约,我校三个学院相关负责人分别与潍城区各中学校长签约,并同李建刚一起为各中学授牌。会后,与会人员一起参观了校史馆。 (文/图:杨阳/王树森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10-31本网讯 10月26日,潍坊学院、大华中学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在安丘市大华中学举行。我校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晓静、副院长赵红卫、教师技能实训中心主任吉飞、副教授刘海泉,大华中学校长朱红星、副校长杨金博和教师代表参加挂牌仪式。会议由大华中学副校长韩文宝主持。赵红卫和韩文宝分别介绍了潍坊学院及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安丘大华中学的基本情况。李晓静就基地的运行机制及双方合作的有关内容框架进行了阐述。朱洪星表示,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原则,愿与潍坊学院协同发展,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保持协同共进的发展方向。李晓静和朱红星共同为基地挂牌。会上,双方还签订了校企共建《潍坊学院 安丘大华中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学专业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合作协议》。此次教学实践基地的共建,进一步契合了服务地方建设需求,促进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机衔接,对于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师范类专业技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合作,我校的先进理念、研发团队、实验设施等优势资源将不断融入大华中学教育教学相关环节。同时,大华中学将在专业技能提升、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为我校提供支持与服务。(文图:吉飞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10-31本网讯 10月26至27日,学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长李连成到聊城市茌平区参加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帮扶集中签约仪式,并实地走访调研第一书记工作。合作发展处负责人及相关乡村振兴专家参加活动。在茌平区“礼敬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帮扶集中签约仪式上,李连成代表潍坊学院与温陈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正秋进行了现场签约,省、市、区领导和省、市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专班各成员上台见证签约。李连成作为派出单位代表进行了发言,他表示,潍坊学院高度重视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始终把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相关事项,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全力支持促进第一书记工作地开展,努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李连成一行来到温陈街道办事处同温陈街道有关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汇报,了解了温陈街道的基本情况和未来规划,双方还就下一步帮扶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随后一行人来到盛泽牧业实地察看了项目的建设情况。下一步,学校将以本次结对签约为新的起点,结合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实际,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全力支持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进一步促进校地全方位合作,更好地带动帮扶村实现当地产业的最大效益,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张华、刘美迎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10-28本网讯 10月22日,潍坊市教育局产教融合研究院院长田元训、计算机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任秀洁、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刘国生及教师、学生代表赴潍坊有机生姜融合创新产业园参观学习,就智慧农业、乡村振兴等课题研究方面展开交流探讨。在产业园工作人员的陪同下 ,田元训、任秀洁一行先后参观了有机姜文化展厅和产品展厅,了解产业园的发展历程和有机姜产业发展模式及衍生产品。随后到脱毒姜种育苗室和生产大棚进行现场参观。育苗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开展“脱毒”实验,他们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把姜块里的病毒、病原菌去掉,培育出“脱毒”姜苗,然后通过网格化种植、精细化管理,培育出“脱毒”姜种,最后在专用种植土壤中种植生产。此时,正值生姜收获时节,产业园有机姜种植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地收获新姜,享受丰收的喜悦。本次参观学习,为我校师生在智慧农业、乡村振兴研究等方面打开了新思路,开阔了新视野,为双方今后持续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图:陈燕玲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10-25学校坚持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行业+企业+专业”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链式”培养。学校加强与潍柴集团、歌尔股份等地方企业合作对接,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对接潍坊高新区、潍坊综合保税区、潍坊国家农综区及其辖区内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统筹融合。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主动服务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促进课题经费数量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稳步提高。围绕地方、行业企业发展重大需求、社会热点难点和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优化专业建设布局 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学校现有72个本科专业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立项建设专业(群)7个、省级特色专业(项目)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2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3个师范专业将接受进校验收,5个师范专业进入下一轮二级认证。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24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课程;10门课程入选省级继续教育数字化精品课程;4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近年来共取得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60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强化科研及学科建设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切实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坚持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推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现有光学、区域经济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民俗文化学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建有多光子纠缠与操纵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现代蔬菜种业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等15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联合潍坊市产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共建联合研发机构10个。获批省级技术转移转化机构、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多家,近年来专利授权年均百余项,连续多年获批潍坊市专利大户。十年来,学校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3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社科规划等省部级项目481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30余项。近两年承担企业技术委托项目334项,服务企业及单位253家,研发经费达到1.63亿元。对接产业链创新链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特色鲜明学校目前已建成潍柴产业学院、歌尔科技产业学院、天瑞磁悬浮产业学院3个实体性产业学院,其中潍柴产业学院2021年获批省级产业学院。密切对接动力装备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和磁悬浮技术产业链。产业学院吸收行业专家和企业学者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的论证与修订,实现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不断创新改革教学组织模式,打通校企之间教学资源,构建优秀人才双向流动通道,推动校企紧密合作、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产教深度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型“2+1+1”人才培养模式。潍柴产业学院,作为我校的二级学院,同时在学校和潍柴技师学院设立办学空间并挂牌运营。潍柴产业学院2021年开始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智能控制)两个专业,以校企共建专业的方式列入夏季高考招生计划,每年招生100人,每个专业50人。同时,学校计划从我校相同和相近专业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中,采用选拔的方式补充部分生源,下学年开始进入潍柴产业学院学习。歌尔股份是信息技术产业链的千亿级龙头企业,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潍坊学院具有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成立潍坊学院歌尔科技产业学院,紧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共建专业并打造新型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天瑞磁悬浮产业学院聚焦磁悬浮技术领域,2022年申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目前在教育部网站公示中。 (文:秦世波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10-152025-08-06
2025-08-04
2025-08-04
2025-08-02
2025-08-01
2025-07-31
2025-07-27
2025-07-26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