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鲜食葡萄产业研究团队作为由多所高校老师合作组建的农业精准栽培技术团队中的核心力量,致力于用科技将潍坊打造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将山东地区打造为全国高品质农产品著名产区。团队2016年组建,共在安丘、诸城、寒亭、高密、烟台五地建立了实验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是实验的场所,还是基地成员一个温暖的小家,更是团队梦想起航的地方。在这里,葡萄种植技术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更多新的科研技术正在开发,山东从低端葡萄产区到高端葡萄产区的转变也在进行中。 坚守创建初心 凝聚发展合力山东省是我国葡萄主产区,但又是落后产区,葡萄的种植技术、品质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赵月玲老师认为,要想撑起一个产业,天时、地利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挖掘人才去研究技术,这样一来,可以弥补天时地利的缺陷。同样秉持着这个理念的还有姜雪连、赵升和崔英老师,于是4人一拍即合,于2016年成立了鲜食葡萄产业研究团队。在现代化都市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番景象: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只有宽阔无比的基地房;没有灯火霓虹的马路,只有为实验工作而奔波往来的车流;没有高端智能家具,只有一排排的实验设施和充斥于人整个目光的实验品种……这就是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鲜食葡萄产业研究团队的实验基地,一个专注于研究葡萄种植技术,一个想要把葡萄提量提质,一个想要把山东葡萄做大做强的地方。团队自组建以来,从技术到管理,成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都发挥着独特作用。“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在团队中都是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着的,每个人都不可替代。”姜雪连老师说道。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团队通往成功路上的关键的一弦,每根弦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但这些弦紧紧地绷在了一起,最终弹奏出鲜食葡萄产业研究团队最美妙的声音。赵月玲、姜雪连和赵升老师是团队的主要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验基地内的科技工作,通过日复一日地收集数据得出培养葡萄最优良、有效的方法,从施肥、浇水到植物的光合,每一步都会定量到最精确的数值对植物进行栽培。崔英老师则负责团队各项经费的管理、活动的筹办组织等工作,具体负责成员差旅费报销以及实验器材维修费用报销等工作,是团队的得力后勤和坚强后盾。团队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奔波于田间地头,不停地测指标、测实验数据。团队成员与实验品种日夜相伴,住在基地已成常态。虽然辛苦,但是团队成员累并快乐着,团队内有温情、有感动。团队成员、2017级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朱金丽同学,回想起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忙碌的日子时湿润了眼眶,她说:“我觉得我们团队最可贵的就是大家配合很紧密,分工明确,拧成一股绳,为了寻求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在生活中老师也会特别照顾大家,毕业分别的时候非常舍不得。”团队里老师和学生都坚守团队创建之初的信念,强大的信念最终转变为巨大的力量,推动鲜食葡萄产业研究更好地发展。激发师生活力 携手并肩发展“我们团队的学生每天都干着非常辛苦的工作,我们一共有五个实验基地,学生们每周基本会去三次,假期也会住在那里。”赵月玲老师既欣慰又骄傲地说道,“特别是团队内已经考研即将毕业的学生,暑假都会在基地住到九月份开学才离开。”工作虽然辛苦,但他们从不喊苦喊累,经过在团队的锻炼,整体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每天都会面临艰难的挑战,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他们从不逃避、总是迎难而上,积极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也基于他们迎难而上的态度,使得他们在团队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逐渐成长为高水平的人才,成为了能够在团队担当重任的“顶梁柱”。有次,为了更好地掌握叶面的光合作用,需要有人站在凳子上,长时间双手举着光合板,2018级园林专业的刘晓阳同学为帮老师分担一点辛苦,主动请缨,从9:00到12:00,14:00到16:00,他都顶着烈阳始终保持同一个动作,没有一句抱怨。刘晓阳说:“在未加入团队之前,精神总是处于游离涣散的状态,每天都很茫然,学习成绩也不理想。”但加入团队之后,他每天都在实验室忙碌着,这种忙碌感与紧张感提高了他的精气神儿,在日后的学习中也因为良好的状态,使他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除此之外,团队的老师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对学生提出高标准的要求,手把手的传授专业知识,使他们成为相关行业所需的人才。去年上半年,新冠疫情肆虐,大部分学生无法回学校上课。为了让学生不会因为条件的改变而对学习造成影响,姜雪连老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使网课学习不再拘泥于小房间,而是把课堂“搬”到了基地,通过别样形式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另外,团队已推荐多名学生进入北大、中科院、山大等高校深造,还与重庆大学吕勇刚教授合作定点推荐模式,已推荐十多名学生进入重庆大学攻读硕士。团队也帮助了很多学生进入优良企业工作,学生丰富的知识储备与极强的责任感不断受到企业好评。团队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活力,促进了他们成绩的提升,帮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促使他们成长成才。与此同时,学生将这些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去,对团队科技创新也贡献出了一份自己的力量,也为服务地方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无畏艰难海浪 未来被科技点亮目前,团队的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两方面,其中一个是做标准化栽培,主要针对葡萄设施、树体、花果省工标准化管理进行研究;另一个是负责水肥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指精量水肥药,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收集各类数据,再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一株葡萄大概需要多少水、需要多少肥、可能会生什么样的病、对其实施多少药物,精准的对植物用水、用肥、用药,通过实时监测对植物施以精量化标准管理。种植技术有了,怎样去推动种植技术的运用呢?赵升老师说:“在这个农业领域人力缺失的时代,机械化代替人力成为了我们葡萄试验团队的最佳选择。为减少人力成本,团队正在着力研究如何用智能设备把水、肥、药精准地投放于田间,由此可以适当地弥补人力缺失的问题,减少因为人力所带来的巨大成本。”传统农业以产量为导向的粗放种植技术及水肥施用导致“高产—低品—低效—污染”的恶性循环,以品质为导向的高效精准栽培与精量水肥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鲜食葡萄产业研究团队及时发现了地区农业种植上出现的短板问题,而后积极转变农业种植思路,推动农业精量化种植。赵升老师提到的“环保种植”就是通过精量化种植,减少药物滥用的情况。如今的水果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鲜食葡萄产业研究团队的目标是要做高品质的葡萄,通过调动植物生长本身的能力,用最少的水、肥、药,种出最高品质的水果,用品质打通市场,最终拉动山东省葡萄发展水平迈入一个新的台阶,抢占葡萄市场先机。“运用一整套的技术,高效省工地产出高品质的果子,最终实现高收益。”赵升老师说道。鲜食葡萄产业研究团队通过与品牌运营专家的合作交流,打造属于这个基地的品牌,最终拉动种植户向高品质产业方向发展,促进山东水果种植从低端产区向高端产区转变,不再让付出同样劳动力、劳动成本的水果种植者亏损,造成成果与结果不对等的局面。而是拥有足够的技术支撑,促进地区葡萄更好的发展。团队不断推动葡萄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实实在在地为地方葡萄的种植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推动了山东省葡萄产区的转型升级。团队成员表示,以后会继续坚持推广葡萄技术的初心,帮助山东葡萄做大做强,实现乡村振兴。(学生记者:燕鑫玲)
发布时间:2021-10-258 月 27 日,外国语学院与安丘市教育和体育局正式签订"2021 年安丘市中小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横向课题项目合同,合同金额达 22 万余元。这标志着外国语学院践行立足潍坊、融入潍坊、服务潍坊新发展理念迈出了新步伐,开启了服务地方工作新篇章。上半年,外国语学院就如何突破服务地方工作瓶颈努力做文章,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将出发点立足于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师范专业的优势,在潍坊中小学教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方面发挥作用。有了思路就干,采取有力措施,主动出击,选准几个情况较熟悉的县市区,加强与其教育和体育局的联系沟通。6 月下旬,外国语学院与安丘、奎文、坊子三地的教育和体育局就今年暑期中小学英语教师学科核心素养提升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合作意向的达成是突破服务地方工作关键性的第一步。但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又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合作意向是否能真正落地,项目合同是否能如期签约,对外国语学院来说,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外国语学院迎难而上,说干就干,立说立行,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了包括班子成员在内 11 名教师组成的推进服务地方工作项目团队,配置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保障项目团队暑期集中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整个暑假期间,项目团队全体成员以潍柴团队为榜样,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了休息时间,全心投入到项目工作当中。项目团队发扬拼搏和奉献精神,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为拿出合作方满意可行的合作方案,就项目内容反复沟通,根据对方提出的需求和反馈的意见建议,项目团队不厌其烦,精益求精,几易其稿,直到合作方满意为止。7 月底,由于国内多地疫情严重反弹,暑期疫情防控工作又有了新的要求,双方刚刚认可的项目方案要暂缓或者做出调整。突如其来的疫情变化,给暑期合作项目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项目团队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抢时间赶进度,尽管是暑假,项目团队经常白天、晚上连续作战,周末加班,有的成员老人生病住院却不能陪护,有的成员孩子生病、受伤却不能照顾,有的成员的外出度假计划也不能成行……正是项目团队的拼搏、付出和奉献,确保了项目质量和进度,赢得了合作方的信任。8 月 27 日,外国语学院与安丘市教育和体育局正式签订“2021 年安丘市中小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横向课题项目合同,8 月 26 日至 27 日,外国语学院与安丘市教育和体育局合作开展英语专项培训,采取主会场集中培训和分会场观看网络直播的方式,为安丘市培训义务学段中小学英语教师达 800 余人。据悉,下半年,外国语学院将在做好与安丘市教育和体育局合作项目的同时,全力以赴,争取尽快签定与奎文区教育和体育局的合作项目,确保横向课题项目成功落地。外国语学院负责同志表示,学校党委书记李东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班暨领导干部暑期培训班上强调,要锚定目标,埋头苦干,在狠抓工作落实上下真功求实效。外国语学院将坚决贯彻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强化担当抓落实,以实干、拼搏、奉献精神助推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文:张丹琳 张学祥 编辑:张丹琳 编审:张克刚 终审:韩永忠)
发布时间:2021-09-06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学校党委、行政一直高度重视服务地方工作。学校依托自身优势,不断完善服务体制机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多个领域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共同搭建高层次人才共享和高水平研究平台,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潍院力量”。科学制定“十四五” 服务地方专项规划 发展规划处发挥服务地方工作牵头抓总作用,“十三五”期间陆续出台了《服务潍坊行动纲要(2017-2020)》《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潍坊“四个城市”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潍坊学院服务地方工作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明确了服务地方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保障体系等,列出“时间表”,绘就“路线图”,使服务地方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1年初,发展规划处全面梳理了“十三五”以来学校服务地方工作,总结先进经验与不足,找出工作短板,起草了《潍坊学院服务社会与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服务地方主要任务和目标。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潍坊学院服务社会与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开始有序实施。全面推进教研产 融合“三个一”工程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2021年工作动员大会精神,推动形成教研产融合发展体系,服务科教强省,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山东省百校教研产“三个一”融合工程实施方案》,在省属高校实施百校教研产“三个一”融合工程。学校积极响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潍坊学院教研产“三个一”融合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三个一”融合工程领导小组,细化分解方案,明确目标任务。 在结对科研院所方面,学校通过共建协同创新平台、科研创新平台、科技联盟等方式,先后对接了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青岛农业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等18所科研院所,其中有10所省级单位,8所市级单位,开展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引育、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提高学校科研创新能力。 在结对产业园区方面,学校重点结对了8个产业园区,包括与潍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潍坊软件园、潍坊高新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建科教创新区、创新创业共同体、科研成果转化中心等合作载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在结对链主企业方面,学校重点结对山东水产学会、山东动物学会、中科院大科学中心等省市级行业协会7所,潍柴控股集团、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康华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14家,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专业课程,共建二级学院、产业学院、专业集群、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技术服务与转让、人员互聘、人员培训、专业联盟等多种形式,深化校企合作,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精准发力 服务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潍坊锚定“GDP过万亿、进军国内二线城市、冲刺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前30强”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学校充分发挥农学、工学等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与潍坊市委市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和地方涉农企业行业深度交流,参与、发起成立服务乡村振兴联盟等组织机构。为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创新“三个”模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5 月 28 日,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工商联指导支持下,学校与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市工商联、市供销合作社、市农科院、山东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潍坊市三农创新集团、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山东润德农业开发集团联合发起成立山东省乡村振兴服务联盟,学校被推举为理事长单位。联盟下设十个专业服务委员会,以搭建跨界融合、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开放平台,积聚服务资源为动力,以省市县乡四级服务中心为载体。 在潍坊市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学校与青岛农业大学、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山东润德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潍坊种子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潍坊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潍坊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潍坊市教育局、潍坊市农业农村局、潍坊市乡村振兴局、潍坊市农业科学院达成合作,于 6 月 26 日挂牌成立了潍坊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潍坊乡村振兴学院,共建服务乡村振兴高端智库,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和教育振兴,为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高科技服务体系凝聚智慧和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学校积极响应和推进潍坊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专员工作,73 名中层正职以上领导干部作为市级服务企业专员,对接安丘市、昌乐县、高新区、保税区的 163 家企业、2 个项目进行包靠。学校成立了服务企业专员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潍坊学院服务企业专员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从工作目标、服务标准、职责分工、工作流程、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所有服务企业专员全部注册“潍企通”平台,绑定企业,并完成与企业的现场对接。各服务专员挂牌积极对接企业,与当地挂靠干部一起现场了解企业情况,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保持常态化联系,随时收集企业难题。 5 月 26 日,市委书记田庆盈在全市服务企业发展工作典型材料上,对我校报送的典型材料《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突破口让产教融合跑出“加速度”》进行了批示,提出“学校不仅以学为长,而且也以服务见长,要再接再厉,学院要相互借鉴,比学赶帮超”,肯定了学校的服务企业工作。持之以恒服务基础教育学校一直把服务基础教育作为服务地方工作的重要内容。 5 月 21 日,与坊子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基础教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多次参与筹建“潍坊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并进行首批入校教师培训。学校还为坊子区实验小学、实验学校、第二实验学校 3所学校进行了教师发展和教科研课题研究指导,获 3 项省级课题立项。 通过招标学校与潍坊实验学校横向合作开展教师 PBL 项目式学习课程提升行动,项目经费 39.5 万元。本学期学校还为北海教育集团两所学校的教师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4 个轮次,指导项目 14 个;为寿光市洛城学区、圣城学区共 20 所学校发展提供了教育咨询支持。 (作者:赵风雷)
发布时间:2021-07-167 月 15 日上午,富华国际会议中心北海厅灯光璀璨、气氛热烈。潍坊学院潍柴产业学院揭牌仪式在这里举行。中共潍坊市委副书记、潍坊市人民政府市长刘运,潍柴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胡海华,潍坊学院党委书记李东、校长冯滨鲁,潍坊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富,潍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鞠俊海,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全平,潍柴集团党委副书记马常海出席仪式,并共同为潍坊学院潍柴产业学院揭牌。潍坊市人民政府市长刘运讲话 潍坊学院党委书记李东潍柴集团党委书记胡海华致辞刘运在讲话中指出,潍坊学院、潍柴集团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两家立足良好合作基础、抢抓发展机遇共同作出的选择,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必将对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全市产业升级突破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当前在潍坊上下涌动着再创新业绩、再铸新辉煌的普遍共识和强烈愿望,正按照市委确定的“112345”的基本工作思路,锚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加速迈入国内二线城市行列,冲刺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前 30 强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对于培养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他希望潍坊学院、潍柴集团精诚合作,以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为契机,发挥各自特长、整合优质资源,在培养创新人才、释放创新活力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为深化校企合作蹚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李东、胡海华代表校企双方分别致辞。李东指出,与潍柴集团合作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潍坊学院扩大开放办学的新探索,是推进校企融合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有效路径和重要载体,是学校全方位服务潍柴集团的实际行动。学校将以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为平台,以企业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激发和释放办学活力,实现信息、人才、技术和各类资源要素共建共享共用,促进教育事业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着力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就业创业等功能于一身的校企共同体,积极推动办学形态变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社会和企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李东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在潍坊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为契机,与潍柴集团精诚合作、携手共进,高标准定位、高水平谋划、高质量推进,努力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打造形成与潍柴品牌相匹配、能够彰显潍坊学院办学特色、在全省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现代产业学院,为潍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胡海华在致辞中表示,潍柴集团与潍坊学院联合共建产业学院,这是双方强强联合,在深度产教融合方面的一次创新探索,也是对潍柴集团职业教育的一次全新升级,意义重大。未来,希望校企双方充分利用产业学院平台,结合人才需求实际,联合设计定制化培养方案,在产学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互惠共赢,携手打造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和新范本,联合培育输出更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共同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据悉,我校与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4 月 24 日签署协议,双方合作共建潍坊学院潍柴产业学院。潍柴产业学院,作为我校的二级学院,同时在我校和潍柴职业大学设立办学空间并挂牌。潍柴产业学院 2021 年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智能控制)两个专业,以校企共建专业的方式列入夏季高考招生计划,2021 年共计招生100 人,每个专业 50 人。同时,学校计划从我校相同和相近专业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中,采用选拔的方式补充部分生源,下学年开始进入产业学院学习。潍柴集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鲁文武,潍坊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贾延庆,潍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高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潍柴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及职工代表,潍坊学院班子成员、中层单位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揭牌仪式。(作者:张丹琳)
发布时间:2021-07-16怎样做到将学校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高校的科研项目如何成为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动机”?关于高校与地方的融合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地方产业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提高专业水平 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物电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设立了一系列服务项目。 物电学院建立了山东省“十三五”多光子纠缠与操纵高校重点实验室,在研究理论和实验基础方面,已形成多光子纠缠技术及应用、量子态传送和纠缠交换、量子弱测量技术及应用和低维氧化物体系量子调控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实现了多光子纠缠、隐形传态、精密测量、低维体系量子调控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融合发展。量子通信应用方面,面向国家和山东省需求,实现了高品质纠缠源、多光子操纵与应用、弱测量技术及应用、安全高效量子通信等实用性的技术创新。 物电学院在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同时,也利用学院相关人才优势,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曹连振、韩锴、张建心老师帮助潍坊新泰克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进行新型光刻胶光电子性能测试和性能参数的优化,完成新型光刻胶性能指标优化和定型。曹连振、黄小东、樊心民、张建心、韩锴、王俊宝、刘霞、孙兵与光电信息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进行对接,结合学院相关人才优势和地方产业实力,促进光电信息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推动了潍坊市广电信息产业的发展及转型升级。赵加强、朱海玲、樊心民、张建心、韩锴、王俊宝、刘霞、孙兵老师与浪潮华光有限公司共建平台,结合学院专业优势、创新能力和浪潮华光企业优势,促进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研发与推广应用,获得了潍坊市获批国家科技部“发光产业集群”城市和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成效。拓宽服务领域 强化服务地方建设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强调人才的重要性。物电学院也在为地方培养人才方面作出了努力与贡献。2018年12月,由赵加强、曹连振、王劲松、马竹青、肖梅、何卫东老师与潍坊市第一中学对接,进行了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实验辅导,为潍坊一中参加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同学提供实验仪器并进行辅导,帮助多名同学进入山东省复赛。 物电学院的贺志波、王振国、金波昌老师与临朐县柳山镇政府对接,到柳山镇后疃社区,开展学生社会实践与农村社区深度融合长效机制构建。 镇上条件不是很好,为了节省时间和开支,工作之余,王振国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集市买菜自己做饭,“其实我平常忙于工作,不怎么做饭。但不管我做什么菜,大家都很给面子,吃得干干净净。”镇上有位留守老人特别热情,每次去拜访的时候她都拉着老师和同学们的手不放,跟他们说说家常话,偶尔还会给他们送些吃的来。每每忆起这段经历,王振国老师脸上都会堆满笑容。 在临朐县柳山镇调研期间,他们制定了“菜单式”项目,为社区老年人开展关爱服务、为留守儿童进行课业辅导、为社区居民义卖西瓜等,建立了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促进了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地方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实践强化理论 地方建设促进理论完善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生存的基础和活力的源泉。在谈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时,多光子纠缠与操纵重点实验室的高娟娟博士说:“其实我们非常需要从这些实践里丰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 物电学院老师们从这些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丰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樊心民老师表示,理论知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检验与发展。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物电学院老师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用实践来强化自己所学的理论,将各种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反思。同时学院各团队通过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来检验实践活动,改进不足,完善自己的观点,用科学的理论去思考和回答实践中的问题。 “十四五”的新征程已开始启航,接下来,物电学院将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为增强全省科技综合实力提供知识储备和科技支撑。在科技创新方面,学院将围绕国际研究前沿,开展量子信息理论和实验基础研究,在技术创新方面,学院追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获取量子信息应用关键技术;在人才培养方面,多渠道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将一直以内涵发展强大自己,以融合发展服务社会,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作者:王雅鑫)
发布时间:2021-06-25近年来,我校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的工业设计团队始终秉持“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积极创新”的理念,依托山东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平台和潍坊市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平台,注重发挥学科、人才、技术等专业优势,主动对接地方的需求,强化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持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应用型高校科研团队服务地方探索出一条新路。坚持校地双向扶持 共推社会经济发展 2012 年,工业设计行业开始在经济领域崭露头角,地方政府开始对这个处于萌发阶段的行业投入更多的关注。我校工业设计团队秉持“贯彻新理念,立足新阶段,服务新格局”的初心,借助企业这个团队和地方政府合作的衔接点,参与了有关政策的制定、规划、撰写,以及相关的咨询服务等工作。 潍坊市政府十分支持工业设计的产业发展,每年都会推出推动该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例如,支持开展每年一次的工业设计大赛———“市长杯”等活动。“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是面向全市工业企业的市级竞赛,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工业设计团队作为 2020 年第五届大赛的协办方,承接大赛的各项组织活动,为工业设计团队服务地方打开了一扇窗,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我校还发起并成立了潍坊市的工业设计产业创新联盟,这同样离不开潍坊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市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我想我们很难去完成组建联盟这样的一个任务。”工业设计团队负责人、工业设计教研室主任李峻峰老师说道。地方和学校的双向共同扶持,扩大了校地双向共同发展的空间,准确对接地方的经济需求、产业需求,共同推进了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校企持续合作 反哺对接精准教学 工业设计团队有明确的设计研究方向,这是能够持续与企业进行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团队的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三个,分别是农机装备和工程机械的产品外观设计的方法以及技术的研究、工程车辆的正逆向设计的开发技术、机械装备类产品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之所以选择这三个方向是因为其与地方经济的一些产业形态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团队研究的方向可以间接对接团队与企业的合作方向。工业设计团队与机械装备制造类企业合作比较多,比如工业设计团队与福田雷沃有关农机方面的合作以及与鲁中拖拉机的合作等,这些校企的持续合作都是建立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上。 在持续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团队在校企合作中的实践经验又反哺专业教学。一方面,与企业的合作锻炼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了教学水平,团队青年教师刘春丽和丁媛媛分别获得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这就为“企业—团队—教学”的合作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校企合作反哺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企业课题进入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以及纳入毕业设计课题,做到“真题真做”,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平时教学机制下产生的创新作品层出不穷,大量的作品可以参加国内外的设计比赛,“最终的反馈是比较好的,像我的几个学生就凭借课程设计的作业拿了七个省级一等奖。”李峻峰老师自豪地说。再者是学校与企业合办设计比赛,企业出课题、出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更早接触到企业的需求,锻炼实践能力。这几种形式,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团队服务水平 争当行业引领者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工业设计团队注重自身发展的前瞻性与扎实性。前瞻性体现在技术研发方面,比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学校为工业设计团队投资了 200多万,建立了非常先进的虚拟现实实验室,也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和研发提供了非常强的技术保证。同时这种新的技术为团队的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引领了整个产业的研发方向。在某些工程车辆类、农机类的产品研发中,工业设计团队较早地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这也发挥了团队在科研和技术方面的领先性的优势。 我校还当选了潍坊市工业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工业设计团队作为山东高校代表参加了2019 世界工业设计大会,获得“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这些成绩的取得反映出工业设计团队的能力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认可,而这与团队成员自身的努力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工业设计团队成员经常进工厂、下车间,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从生产端掌握产品需求和用户需求,洞察产业发展趋势,用专业技术解决企业痛点,开展设计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效果。 “撸起袖子加油干!”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工业设计团队将这句话真正地内化于心外显于形。李峻峰老师表示,下一步,工业设计团队将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需求,找准切入点,加强与企业的双向合作,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产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团队也将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争做地方工业设计服务领域的引领者,为企业在更高技术层次提供更具专业性的服务。 (作者:成璐瑶)
发布时间:2021-06-18◎围绕服务地方,建立工作机制。 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明确服务社会(地方)目标与任务,以院长为组长设置服务社会(地方)专门工作小组,成立服务地方工作团队,依托经管学院研究院、所,聚焦潍坊创新型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潍坊模式、现代金融业发展、民营企业发展等地方经济社会的重点领域,确定重点研究方向,制定年度预期目标,主动对接地方,开展服务社会(地方)工作。 ◎凝练科研方向,加强团队建设。 经管学院不断探索团队建设思路和机制,积极发挥教学科研骨干的作用,加强人才团队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已经形成了郑明亮牵头的区域经济研究团队、李晓君牵头的金融财政研究团队、李庆军牵头的区域创新发展研究团队、王波牵头的乡村振兴研究团队、陈汇才牵头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魏建平牵头的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团队等等。为保证研究团队有良好的研究环境,学院协调各方资源,持续改善研究团队的办公条件;不定期组织学术沙龙,营造浓厚科研氛围。目前,经管学院人才团队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其中李庆军博士牵头的区域创新发展研究团队,2019年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人才引育计划,获省教育厅100万元资金支持。 ◎落实行动方案,开展专项研究。 学院认真落实服务潍坊行动方案,围绕4个重点研究方向积极开展工作,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先后承担科技部项目1项,各类省级项目31项,潍坊市重点研究课题和调研潍坊专项研究课题60余项。如:基于政策导向的潍坊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研究、山东省高质量经济增长模式与路径研究、关于潍坊深度融入胶东半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实施路径研究、新冠疫情对我市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潍坊市农业技术创新与制度激励研究、大数据驱动新时代潍坊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基于创新驱动的潍坊市民营企业发展策略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研究等等,为潍坊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和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注重成果转化,积极建言献策。 学院注重成果转化,积极为潍坊市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先后有10多项研究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批。刘建波的《潍坊城市竞争力解析——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王光荣的《潍坊中心城区房地产业调研报告》、韩喜艳的《关于加快推进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吴海鹏的《关于我市“双招双引”机制、政策的成效研究》、都晓岩的《对我市发展海洋经济的研究与建议》等一大批研究成果获得潍坊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提出的相关建议被政府相关部门采纳应用。 ◎发挥智库作用,主动参政议政。 学院注重发挥高校学科优势,鼓励党外人士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有近30项统战智库成果被市以上领导和部门批示、采用,大大提高了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水平,推动了学科融合发展。魏建平的建言献策《关于大力推进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强化新旧动能转换人才支撑的建议》《关于加快“共享工厂”建设推广的调研》《关于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监管的建议》得到潍坊市主要领导的签批。魏建平等撰写的《多措并举促进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建议》被全国政协单篇采用,《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致公党中央采用并报全国政协,《关于充分发挥抗疫特别国债效能的建议》被致公党山东省委采用,《农业生产“绿色通道”亟待打通》被潍坊市政协采用。 ◎对接地方需要,加强横向课题研究。 依托研究团队,主动对接社会发展需要,为潍坊市相关局(委)编制论证报告、规划方案40多项。完成了《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创新性城市典型经验做法案例》《潍坊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分析报告》《“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潍坊民营企业100强分析报告》《潍坊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等报告和方案,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好评。 ◎下一步,学院将在加强团队建设、侧重应用研究、打造新型智库等方面持续做好服务地方工作。 鼓励人才团队健康发展,聘请知名大学教授作为团队的指导专家;继续探索团队建设的激励机制,在上课安排、学术交流、经费使用、办公室安排、设施配备上有所倾斜,更好地调动科研骨干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服务潍坊能力水平。加强现有的省级青创团队的建设,积极申报各类省级人才团队。 突出科研工作服务地方的目标导向,增强高层次人才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深入实施服务潍坊行动,依托潍坊市工商联、社科联、商务局、外事办等部门,对接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全方位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为潍坊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进一步发挥乡村振兴潍坊模式研究院、潍坊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潍坊金融财政研究院的作用,承担委托课题,积极建言献策,服务政府决策。着力打造地方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智库,以潍坊RCEP研究中心为依托,加强潍坊对外开放高地建设研究,努力建成省级智库。 (作者:刘鹏)
发布时间:2021-05-14近年来,特教幼教师范学院坚持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充分发挥学科、人才、设施等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地方社会需求,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专业办学水平,持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坚持校地共建 实现互利共赢 学院牢固树立办学为地方服务的理念,不断密切与地方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儿童福利院、妇幼保健院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校地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邢同渊、王淑荣教授等学术骨干与潍坊市奎文区、青岛市即墨区等地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共建专家工作室,通过举办培训讲座、专题指导、案例研讨、合作研究、协同教研等方式,加强高校与一线学校(幼儿园)、康复机构教育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学院骨干教师受邀先后为全省各地一线教育工作者举办专题讲座30余场,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展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近10项,研究成果获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 通过合作共建,一方面丰富了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加深了高校教师对一线教学科研现状及人才培养需求的了解;另一方面促进了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地方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 学院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强化应用、突出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认真落实山东省《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推进以培养就业“零适应期”毕业生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经过反复论证和深入洽谈,2021年2月2日,学院与省管国家重要骨干企业山东省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山东省财金康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双方联合培养学前教育(康育方向)专业专科生,成为我校第一个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师范类专业。 接下来,学院将践行“行业+企业+专业”的育人新模式,论证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跨学科培养“学前教育+健康养育”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需求导向的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有益探索,为促进地方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拓宽服务渠道 提升服务能力 学院坚持“立足潍坊、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和社会影响,先后在省内建立了50多个特殊教育、学前教育、舞蹈表演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在满足在校生实习实践需要的基础上,为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大力支持。学院先后选派5名骨干教师到教学实践基地挂职副校长(园长);选派2名骨干教师参加学校教育帮扶工作队,对聊城市冠县基础教育工作进行帮扶;为学院2名挂职“第一书记”驻村帮包帮扶的聊城市莘县免费培训师资50余人。学院与潍坊盲童学校、潍坊聋哑学校、奎文辅读学校等多所本地教学实践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免费向基地师生开放实验实训室,服务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学院2015、2016连续两年承办教育部“国培计划”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连续10年承办山东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先后培训特教学校校长、特教骨干教师、幼儿园骨干教师近2000人,为服务全省乃至全国特教、幼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四五”的新征程已全面启航,接下来,特教幼教师范学院将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部署,以高质量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抢抓机遇、顺势而上,全面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八大战略”,用好新政策、找准切入点,以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创建为契机,全面了解、主动对接社会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办学质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杨青山)
发布时间:2021-05-08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