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本网讯 9月3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学校组织师生以不同形式观看了大会直播,见证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以收看大会直播的方式,进行了第9次集体学习。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离退休教职工代表、优秀教师代表、思政课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退役大学生代表及学生骨干代表共计40余人全程收听收看纪念大会和阅兵式盛况。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来逢波主持会议并讲话。
来逢波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广大师生深刻把握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提供了根本遵循。集体收看阅兵式,既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更是一堂最好的思政大课。他强调,要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把抗战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人才队伍建设、融入学校发展实践,让抗战精神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财富和行动指南。
学校各党委,各单位、各部门分别在报告厅、会议室、教室、实验室等场地组织师生员工收听收看阅兵仪式直播。
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李梅霞表示:“我们将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为价值底色,把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融入教育强国建设实践中,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动牵头、协同攻坚,用有组织的科研啃下硬骨头,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再是口号;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弘扬科学家精神与教育家精神,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这场展现国力军力的盛大仪式,更加坚定了我们科技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创新自信。”省先进动力装备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机械与自动化学院院长解福祥表示,要传承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将其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立足动力装备智能制造主业,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以实际成果践行教育强国使命。
“这场阅兵不仅是向历史致敬,更是向未来的宣誓,展示了国家强大实力和捍卫和平的决心。”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建平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各环节。在“新商科”建设背景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
现代农学院青年博士教师高铭雪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将继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立足农业教育本职岗位,引导学生将个人的专业成长融入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农业作为国家命脉的战略意义,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专业情怀和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感定要铭记历史、开创未来。阅兵式上铁甲生辉、战鹰翱翔的雄姿,既是对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和平的庄严告慰,更是新时代中国捍卫和平的坚定宣言。”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静表示,作为思政课教师,每当讲起这段烽火岁月,学生眼中闪烁的不仅是历史回响,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认同,将以“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三尺讲台,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文史学院辅导员魏涛说:“我们将通过组织抗战故事分享会、红色影片展播、烈士陵园祭扫等活动,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融入日常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同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抗战精神的坚定传承者、青春理想的热忱引领者、育人使命的忠实践行者,助力学生在铭记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赓续精神中锤炼过硬本领,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阅兵式展现的国家防御能力现代化和科技化转型,让我倍感自豪,这正是我曾守护并将继续守护的祖国。”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移动通信)专业2023级光电校企1班齐康说,作为一名退役复学的大学生,从军营到校园,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报国之志,我将时刻牢记军人本色,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为深刻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怀,学校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在广大师生中组织开展主题宣讲会、红色剧目展演、专题读书会等系列活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进一步教育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文/图:李璐璐 庄梦琦/李玉强 编辑:桑国粹 审核: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