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8月7日,学校召开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调度会。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苗金春主持会议并讲话,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赵加强出席会议。苗金春在讲话中强调了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人才是学校学科建设、平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核心支撑,关乎学校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将其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他强调,各学院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将主要精力聚焦于高层次人才的发掘与引进,主动“走出去”延揽人才;要注重“引育结合”,在大力引进有潜力的优秀人才的同时,切实做好校内现有人才的培育工作。人才引进要立足实际,紧密围绕学科长远发展需求,确保人岗相适、资源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人才效能。高层次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各学院扎实推进,用好用足政策,持续发力,为学校发展筑牢人才基石。会上,人事处负责同志汇报了近期高层次人才引育情况,并对下一阶段人才工作进行了分析与路径规划。参会学院负责人分别就本单位人才引育现状、成效及下一步工作思路进行交流。学校人事处、部分学院相关负责人及高层次人才代表参加会议。(文/图:李一冉 编辑:李玉强 审核:王建波)
发布时间:2025-08-10当夏日的蝉鸣在校园中回荡,多数师生正享受着惬意的假期时光,学校美术学院的画室与实训室内却依旧热火朝天。一群怀揣艺术梦想与教育热忱的美院师生,主动放弃休息,以“白+黑”“5+2”的拼搏节奏,投身于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和山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两大重量级赛事的备赛工作中,用画笔与创意书写着奋斗篇章,让这个夏天因执着与坚守而格外精彩。精准备赛 斩获师范生技能大赛佳绩在备战山东省第十三届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时,学院制定了科学高效的“三阶递进”培训方案,为参赛选手铺设了通往成功的阶梯。第一阶段,团队聚焦基本功训练,开设“每日一练”钢笔字专项训练,让参赛选手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夯实书写基础,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底。第二阶段,实施分类教学,将美术学科细致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领域,开展模块化备课,使参赛选手对各领域知识都能熟练掌握。第三阶段,强化实战演练,邀请一线教学名师现场指导,针对七大类型答辩问题进行情景模拟,让参赛选手在模拟实战中积累经验、提升应变能力。备赛期间,学院还格外关注选手的心理状态,通过团体辅导、压力测试等方式,助力选手调整至最佳状态。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在激烈角逐中,2022级学生宋景欣斩获小学组一等奖,庞雨晴获得中学组三等奖,学院教师李宁获评优秀辅导教师,为学院赢得了荣誉,交出了亮眼答卷。未雨绸缪 全力备战师生基本功展示“本届赛事对选手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要求更高,我们从2022级、2023级180名学生中,经过校赛选拔、课程表现评估、综合素质考核等环节,层层筛选出50 名推荐选手作为备赛梯队。”国画系主任杨德永说,对于即将在10月份举办的山东省第七届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学院也早早开启了筹备工作。暑期集训期间,参赛师生围绕微课设计、书法创作、设计基础等比赛项目,开展了“理论+实践”“个人+团队”的多元化训练。画室里,大家为了一笔线条的流畅度反复推敲;设计工坊中,团队成员为完善创意方案各抒己见;微课录播间里,参赛教师对着镜头一遍遍打磨教学语言…… 这些场景,生动展现了美院师生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以赛促育 构建多元育人体系结硕果美术学院将暑期备赛作为专业成长的加速器,推动师生在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团队协作等方面实现提升。近年来,学院着力构建“教学赛研”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创新实施 “党建+竞赛”工作模式,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双创赛事中,形成“党员骨干牵头组队、专业教师全程指导、全院学生广泛参与”的良性机制。2025 年,学院竞赛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荣获“挑战杯”省赛一等奖1项、“互联网+”省赛铜奖1项,斩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18项、省级奖项40余项,7个大创项目获得省级立项。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党员师生的担当、专业教师的坚守,更是学院“以赛育人”办学特色的体现。如今,在美术学院,一幅幅获奖作品见证着师生的成长;荣誉册上,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记录着奋斗的青春。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为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而不懈努力,让更多学子在追梦路上绽放光彩。(文:刘见学 编辑:庄梦琦 审核:边洪燕)
发布时间:2025-08-09本网讯 8月5日下午,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来逢波,党委委员、副校长任立春带队深入校内学科竞赛集训现场、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及社区服务点,看望慰问暑期留校备赛学生及“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调研指导实践育人工作。在学科竞赛集训现场,来逢波与指导教师、参赛学生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备赛进度、学习生活保障,对师生们不畏酷暑、专注备赛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学科竞赛是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学校将持续优化资源保障,全力支持师生冲刺赛事佳绩。同时叮嘱同学们注意防暑降温与安全防护,要求相关部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做好暑期留校师生服务保障工作。备赛师生表示,将以饱满状态攻坚克难,以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光添彩。在潍坊昇君庄园有限公司,来逢波实地考察“生态兴农 绿动未来”实践团队的实验情况,听取团队关于鲜食葡萄数字化种植、精量水肥与精准栽培技术的研究汇报。他对团队深化“校地携手、产学相融”合作模式,将专业理论与农业实践结合的做法予以高度评价,他指出要依托潍坊农业产业集群优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以科技赋能绿色低碳农业发展。他勉励同学们当好“田间观察者、技术实践者、成果转化者”,将实践中的“土办法”提炼为产业升级“金点子”,以青春智慧服务乡村振兴。活动中,任立春与企业总经理李玉森共同为“潍坊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实践团还介绍了联合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开展跨校合作的情况。任立春一行还前往高新区怡心社区服务中心,看望“廉润初心·清风鸢起”实践服务队,观摩了队员自编自演的“070”法治情景剧,对团队将专业知识与社区服务结合的创新形式表示肯定。学校党委(校长)办公室,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生物与海洋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天瑞磁悬浮产业学院、潍柴产业学院)、法学院、歌尔科技产业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文/图:韩金伶 编辑:桑国粹 审核:江浩浩)
发布时间:2025-08-06本网讯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25年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用典型案例评选结果,我校外国语学院田宁老师的案例《轻量化AI赋能写作教学:三级递进破解百人大班困境》成功入选。本次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推动大模型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经过校内遴选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等严格程序,最终从山东省高校申报的案例中,评选出56项省级典型案例。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数据治理为抓手,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通过整合各业务系统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高效共享与应用。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紧扣《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要求,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融合应用,不断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数字化支撑。(文:李晓利 编辑:桑国粹 审核:仉新刚)
发布时间:2025-08-06本网讯 8月6日,《科技日报》以《“推动量子技术在更多产业领域应用”——潍坊学院瞄准“高精尖”发展特色学科》为题,对我校量子技术团队,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再到建立全链条研发平台,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做法进行了报道。“推动量子技术在更多产业领域应用”——潍坊学院瞄准“高精尖”发展特色学科对于山东康达永创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戴鹏鹏而言,量子技术“看得见、摸得着”。“精密传感器是我们的产品之一,但此前一直面临着微弱信号放大的难题。”戴鹏鹏说,潍坊学院量子技术团队基于数字锁相放大器的微弱信号放大与检测技术展开研发,实现了强噪声背景下对微弱信号的检测突破,解决了这一难题。这是潍坊学院量子技术团队创新成果应用的最新案例,也是该校作为地方性高校在学科竞争中实现突围的一个缩影。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潍坊学院量子技术团队所在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了解他们的创新故事。拥有大规模实验设施记者见到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曹连振时,他带领团队正在攻关山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光子多自由度调控的高维光量子门的实验与应用研究”。此时,实验已进行到关键时刻。提升量子计算性能、提高量子精密测量精度、增强量子器件效能是团队的三大目标。近年来,基于量子纠缠开展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已广泛涉及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具备颠覆性算力的量子计算以及具有更高精准度和灵敏度的量子精密测量等众多领域。曹连振和同事们正在做的就是将量子纠缠带到产业和生活中。在潍坊学院,依托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建立的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院,是山东省高校中最早设立的专门从事量子信息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近日,记者走进该研究院光量子信息与调控特色实验室(以下简称“光量子实验室”),看见飞秒激光器、符合计数系统、光场调控系统等众多专业设备。这些设备配合众多光学组件,共同构成了实验室里的光量子纠缠实验装置。“在山东高校中,光量子实验室目前拥有着规模最大的光量子纠缠实验与应用设施。”曹连振说。如今,在量子技术研究领域和纠缠光源制备技术与应用方面,潍坊学院量子团队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该团队所在的实验室制备出当时世界上亮度最高的三光子纠缠源;此后,他们又制备出高品质四光子—八比特纠缠源。2024年,该实验室制备出六光子—十二比特超纠缠源,并成功实现量子门的隐形传送。建立全链条研发平台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潍坊学院工作的杨阳,对光量子实验室感情深厚。杨阳告诉记者:“这个实验室设立于2006年,是山东最早的光量子纠缠实验室。”当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老院长逯怀新,联系到当时刚学成回国不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在潘建伟的帮助下,潍坊学院的量子技术研究平台逐渐建立起来。曹连振说,在技术层面,光量子实验室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团队的指导方案为依托开展实验,同时,实验室秉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要做就做最好”的科研理念,在量子领域内不断取得突破。他举例:2023年,光量子实验室取得了量子远程块对角操作实验的突破性进展,初步实现80%保真度后,该团队没有满足于“国内首次”这一突破,而是自发组成三个攻关小组,分别从光源稳定性、相位补偿精度和探测效率三个维度开展为期6个月的优化实验。团队通过持续参数调试和方案改进,最终将保真度提升至9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支年轻的团队,一共30多人。除了我,都是‘90后’。”曹连振说,在一群年轻博士中,1980年出生的曹连振算是元老了。“推动量子技术在更多产业领域应用”,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常听到的一句话。曹连振说,他们建立起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再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研发平台,目标是推动产业化发展。近三年来,该实验室承担各类应用型科研课题110余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约3500万元。与此同时,实验室已推动18项科技成果应用于精密检测、大数据处理、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成果转化额达到210万元。(文:王延斌 编辑:桑国粹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5-08-06本网讯 近日,由我校和山东农业大学、安丘长生源农场联合申报的“山东安丘生姜科技小院”获批立项,此项目系我校获批的首个全国科技小院。赵月玲老师带领农业精准栽培及数字化种植技术团队,立足潍坊农业产业特点和学校科研平台优势,以“科技小院”为载体,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安丘长生源生态农场,聚焦生姜组培育苗和数字化种植技术,发挥我校学科优势,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涵养知农爱农情怀、提高服务技能本领,实现了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此次科技小院是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联合设立的,截至目前已支持建设两批。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强化示范引领和质量提升,聚焦特色产业、突出优势专业、打造高水平技术服务团队,完善科技小院规范化管理,扩大学校科技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文:刘淑芳 编辑:王慧婷 审核:许瑞瑞)
发布时间:2025-08-047月5日至14日,我校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红鸽传韵”志愿服务队在寒亭区朱里街道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七彩薪火,非遗童行”主题实践活动。红色课堂:革命薪火燃童心7月5日,在前埠下村村委会大院,志愿者们将本地的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教材,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形式,生动地讲述了王尽美的革命事迹以及潍县战役历史,其间既有对战争残酷性的深沉叙述,亦有对革命战士英勇事迹的激昂展现。“家书朗诵会”活动中,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去往字里行间,探寻精神启迪,感悟信仰力量。参加活动的孩子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7月6日上午,《少年中国说》的激昂旋律在前埠下村村委大院回荡。志愿者首先指导孩子们学唱歌曲,随后详细阐释了梁启超创作该文的时代背景,讲述了国家危难之际,先辈们为民族未来不懈奋斗的历程。在演讲比赛中,朱里小学的孩子们更是展现出了“少年强则国强”的奋斗之姿,他们手持稿件,身型挺拔,用稚嫩却铿锵的声音演绎着英雄事迹,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敬与赞扬。非遗工坊:匠心传承育新苗7月6日下午,在前埠下村村委大院里,孩子们正跟着志愿者学习制作非遗纸鸢。从选竹、破篾到裱糊、绘画,每一步孩子们都做得细致而又谨慎。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或绘制鸳鸯,或勾勒荷花,不久后,一只只色彩斑斓的纸鸢初具雏形。“这是我首次制作风筝,技艺竟如此奇妙!”孩子们手持作品合影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在朱里小学的高密剪纸活动中,孩子们先观看纪录片了解剪纸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流派特色,随后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动手实践,从基础的“福”字图案入手进行学习。在于渠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在了解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历史后,拿起画笔为年画填充颜色,既有红黄配色的传统相承,亦有蓝紫配色的大胆尝试,传统图案在他们的笔下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实践育人:全面发展促成长志愿服务队在于渠小学开展了应急防控知识宣讲与实战疏散演练,志愿者通过案例解析与现场演示,使孩子们掌握防溺水及自然灾害逃生的实用技能,实战疏散演练中,孩子们严格遵循所学方法,快速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动作规范且反应迅速,切实增强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平安暑假筑牢根基。周家庄小学的郑板桥文化讲解活动,志愿者结合图片与故事,向孩子们介绍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爱民如子的事迹,讲述其关心百姓疾苦、开仓放粮的故事。法律情景剧排演环节,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创作完成了普法情景剧《守护少年的你》,引发热烈反响。孩子们分为两组,分别负责台词编写与动作演绎,大家分工协作,深度融合民法典相关内容,寓教于乐成果显著,切实增强了孩子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展演时的出色表现赢得志愿者阵阵掌声。富郭庄小学的“小小讲解员”训练营充满了欢声笑语。在正式讲解之前,志愿者借助PPT 生动讲解普通话知识,重点阐释语音语调、轻声及儿化音的规范,列举常见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环保知识宣传课上,大家通过垃圾分类小桌游了解了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与行为担当。长效育人:校地协同结硕果此次活动期间学校文史学院与朱里街道签订合作协议,将定期选派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朱里街道负责人表示,“这种 ‘红色教育+非遗传承’的模式,既传承了红色基因,又守护了文化根脉,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活动结束之际,孩子们手捧亲手制作的风筝、年画、剪纸作品合影留念,一张张笑脸如花朵般绽放,定格为这个夏季最珍贵的记忆。他们自发组建“小鸽志愿服务队”,用稚嫩的笔触写下:长大后我要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这种精神的延续,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最美的注脚,这份由童心萌发的志愿火种,终将在时光里燎原,让奉献与传承的精神在代际接力中生生不息。(文/图:付璐 编辑:桑国粹 审核:张芳芳)
发布时间:2025-08-042025-08-17
2025-08-16
2025-08-15
2025-08-14
2025-08-14
2025-08-11
2025-08-06
2025-08-04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