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开展廉洁文化宣传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8月1日至10日,学校法学院“廉润初心・清风鸢起”实践服务队在潍坊市开展廉洁文化宣传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学、访、讲、演”四维联动模式,通过参观学习、调研访谈、文化宣讲、情景剧表演等多元形式,将廉洁文化融入基层治理,既为基层注入廉洁活力,也让队员在实践中深化对廉洁文化的理解,以青春力量助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溯源廉脉守初心 历史场馆中筑牢思想根基
为追溯廉洁文化的历史脉络与时代内涵,服务队先后走进郑板桥纪念馆、郑板桥政德教育馆与山东会计博物馆,在实地探访中夯实廉洁思想根基。
郑板桥纪念馆内,“持廉守正”“为民情怀”等展区的史料文献与实物陈列,生动再现了郑板桥在潍县任职时 “清廉自守、勤政爱民”的事迹,队员们驻足凝视,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的为民初心有了更直观的体悟。郑板桥政德教育馆里,“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枝一叶总关情”“七载春风在潍县”“宦海归来两袖空”“新竹高于旧竹枝”等主题展览,进一步解锁古代先贤“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的廉洁智慧。而山东会计博物馆的“以史为鉴·警钟长鸣”专题展区,则清晰展现了财务制度与廉洁监管的紧密关联,让队员深刻认识到“规范透明”是廉洁建设的重要基石。
从历史人物的为政之道到制度发展的演进轨迹,队员们在沉浸式参观中汲取廉洁力量,为后续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厚的文化素材与思想养分。
扎根基层听民声 调研访谈锚定廉洁建设靶心
为精准把握不同群体对廉洁文化的认知与需求,服务队开展了调研访谈。在潍坊市怡心社区、鸢都社区等社区,队员们通过发放问卷、随机走访,收集社区群众对新时代廉洁文化的认同感及“社区廉洁建设” 的意见建议,内容涵盖“廉洁家风”“基层政务公开”等维度。团队与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围绕“廉洁文化在化解邻里矛盾、提升社区信任度中的作用”深入交流,分享“廉洁议事厅”等社区治理实践案例。
同时,队员们在十笏园、潍坊市博物馆、潍坊市人民广场、多家公司企业等场所,聚焦“廉洁教育现状”“实践中的难点”等话题,对市民、游客、场馆工作人员、企业员工展开调研访谈。此次活动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余份,整理建议与案例100 余条,为廉洁文化推广筑牢现实依据。
创新传廉入人心 宣讲展演浸润基层一线
结合前期学习与调研成果,服务队还在社区内推出廉洁文化互动活动,让廉洁理念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居民生活。
宣讲环节,队长郑淇以“廉洁家风”为主题,结合社区真实案例,阐释 “廉洁家风” 对家庭幸福、“廉洁邻里” 对社区和谐的重要性。现场设置的“廉洁知识小测试”互动环节点燃参与热情,答对者获赠团队设计的廉洁书签与宣传画报,书签上“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等经典语句、画报中“清廉守正”主题画面,让廉洁文化以轻量化形式融入日常。随后,团队成员演绎的“070”法治情景剧引发共鸣。剧目以“许晓楠”的经历为线索,通过儿童与居民喜闻乐见的情节,展现校园霸凌的危害及抵制霸凌的重要性,巧妙传递“坚守原则、拒绝纵容”的廉洁内核。“既看懂了故事,也悟到了道理”成为现场居民的共同感受。
书香润心传廉韵 读书分享播撒廉洁种子
活动期间,团队还举办了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会,让廉洁文化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服务队队员精心挑选了适合小朋友阅读的廉洁小故事,这些故事语言生动、情节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廉洁道理。在分享会上,队员们声情并茂地为小朋友讲述故事,时而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语气,时而提问引导小朋友思考,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专注。
故事分享结束后,队员们鼓励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收获。有的小朋友说:“故事里的叔叔很正直,不拿别人的东西,我也要向他学习。” 还有的小朋友表示,“以后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撒谎,这也是廉洁吧。” 孩子们稚嫩的话语中,展现出对廉洁品质的初步理解。读书分享会以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了廉洁理念,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次专项实践通过“学廉史、访民情、讲廉理、演廉事”的有机融合,既推动廉洁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也为队员搭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成长平台。服务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优化宣讲与表演形式,推动廉洁文化走进更多村居、校园等基层场景。以青春之力持续浇灌廉洁之花,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注入持久动能。
(文:刘雪乾 编辑:庄梦琦 审核:王秀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