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连振:与众不同,争创先锋
曹连振,2005年7月毕业于潍坊学院物理系本科专业。2005年9月至2010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试验室进行学习研究工作,并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中国科技大学访学。2010年7月至今,在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从事量子物理、激光原理与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在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曹连振老师申报的科研项目获准立项,获得26万元的资金支持。
坚定方向,团队作战
“要做好一件事情,尤其是做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准方向,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曹连振老师说自己最初的研究方向是关于光电材料方面的,后来来到了潍坊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加入了学院的核心团队,就转变了研究方向,开始进行基于多比特超纠缠体系的量子噪声模拟与量子相干性恢复的实验研究。改变科研方向,可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曹老师却对自己的科研充满信心,这除了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自信外,还因为有强大的团队支援。
“任何人搞科研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我原来从事光学领域的研究,来到学校之后就转向了量子信息的研究,两个领域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从我来校的第一天我就立刻加入了我们物电学院的科研团队,和团队成员一起交流、讨论与学习。一开始只有我和逯怀新教授、赵加强副教授,后来杨阳老师、李英德教授、王晓芹教授又先后加入了我们的团队,壮大了我们的科研力量。”曹老师对潍坊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里也是曹老师的母校,他是我校物理学院的第一届本科生。而当时物理学院的院长逯怀新教授也就是曹老师科研道路上的良师益友,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曹老师说这次科研项目能够得到立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帮助与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合作的成果。科研项目取得这一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物电的多光子纠缠与操纵实验室是山东省重点重点实验室,各位老师多次参与国内外的重要会议,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多少年来一直坚持研究量子信息。
谈及对这一荣誉的看法,曹老师说到:“取得这一成绩,是对我们潍坊学院科研氛围的认可,是对我们实验室科研成果的认可,也是对个人科研实力的认可,但更多的是意味着一种责任。国家支持我们的科研工作,我们就需要为国家的量子信息事业,为学院的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国家给予了支持和认可,我们就需要做出点什么,不愧对这份信任。”
勇于创新,做好准备
“In order to be irreplaceable,one must always be different.”若想不可替代,就必须与众不同。这是曹老师的座右铭,一直以来激励着他不断前行,在科研路上坚持探索,坚持创新。“作为青年教师,我们缺少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所以我们就需要从创新方面攻破,做别人想不到的,才能到达别人到不了的高度。”曹老师谈到了这一科研项目有三点创新之处:“首先是选题要创新,既要立足于实际问题,从生活出发,从身边寻找,又要关注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做到与时俱进;其次是研究内容要创新,别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学习,可以借鉴,但更多的是需要从中获得灵感,挖掘别人没有想到、没有涉及的新方向;最后是要使用新奇的研究方法,做实验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规律,但更讲究灵活多变,使用新颖的科研方法往往会有不同的发现。”曹老师所做的科研项目就充分体现了创新的观点,他针对现在破译密码耗时费力且信息易被窃听的弊端,通过对量子信息的研究,做到密码信息绝对保密,解决处理大数据难题,保证能快速破解高难度的长数据密码。
申请国家基金,都需要写一份申请书,将自己的研究计划反映到本子上。曹老师写本子的过程仅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对于如此高效率的工作,曹老师笑着说这是自己一贯的做事习惯和方式,在前期阅读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做大量的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有丰富的资料基础为自己写申请书奠定基础,然后以最高的效率完成撰写本子的任务。曹老师感叹道:“其实写本子的经历也是充满心酸的,项目得到审批通过大约是在八月份,然后很快就进入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平时的教学任务和行政事务繁多,很难有时间来做实验,我们就利用节假日和周六周末的休息时间来争分夺秒做实验,寒暑假和十一小长假都没有好好休息过。有的时候为了采集到精密的数据信息必须连轴转,常常研究到深夜12点,然后早上五点多就来到学校继续做。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大约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
曹老师准备本次项目大约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开始动工写本子就到了春节期间。曹老师说那段时间全力以赴地书申请书,都进入了“魔怔”的状态,不停地写不停地改。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在除夕那天晚上,在要睡觉的时候忽然来了灵感,整个人都处于特别兴奋的状态,激动得睡不着觉,立刻起床修改申请书,大年初一一大早起来抓住灵感,继续修改。这应该是科研工作者所特有的品质,因为热爱,所以倾其所有精力。最终,这份凝聚了老师无数心血的一万多字的申请书准时完成,再经过各位老师的修改使之更加完善。“撰写申请书要精益求精,每句话都要精准、精彩,不能有任何错误。很可能一点小瑕疵就会导致整个本子被淘汰,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多年来,曹老师始终坚持奔跑在科研的道路上。他说:“搞科研,一定不能放弃,不能有一丝懈怠,有时候可能一时看不到希望,但也要坚持下去,或许一放下就可能一辈子再也拾不起来了。”深深沉潜,做好准备,等待时机的到来,机会需要争取,但梦想的实现也需要时间的考验。曹老师充分利用学校里的科研资源,没有适当的环境就创造环境,没有实验仪器就积极申请,他还经常参加国内国外的会议,不断学习,为自己充电。
相互扶持,携手追梦
曹连振老师表示做科研工作是自己的一个梦想,也是自己家庭的梦想,科研项目的成功也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曹连振老师的妻子与曹老师志同道合,她是与曹老师同校同专业的师妹,因为共同的兴趣与梦想而走在一起。谈到自己的家庭,曹老师满脸幸福,他说十分感谢妻子的支持,因为自己做科研很忙,常常半夜才回到家,而妻子为了让自己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真的很辛苦。曹老师之前和妻子在同一个教研室工作,这里寄托了自己与妻子两人的共同梦想,所以对其有着无比的热爱,在这里和妻子一起携手追梦。
在逐梦路上,曹连振老师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曾先后发表SCI或EI收录的论文40余篇;在2014年获得潍坊市自然科学的三等奖,荣获“潍坊学院科研先进个人”的称号;在2011至2014年连续四年获得潍坊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
对未来,曹老师信心满满,“这次立项成功,对自己而言,更是一种动力,会支持我继续前行,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编辑:新闻中心 文:姜如梦 李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