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潍坊学院新闻网!
本网讯 7月10日,科睿唯安发布了最新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我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这是我校学科首次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学科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对学校锚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目标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秉持“强工、厚理、兴文、拓农、扶交、育新”的学科建设思路,聚焦学科整合、方向凝练、团队打造、平台建设等重点方面,持续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初步构建起了“雁阵式”的学科布局体系。此次工程学学科成功跻身ESI全球前1%,标志着我校工程学领域已具有较高的国际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本期中国上榜高校数为571所,其中新增高校11所,潍坊学院为其中之一。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完善学科建设体制机制,强化协同创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科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ESI是基于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全球12000多种学术期刊近十年发表的SCIE、SSCI论文和被引数据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它是衡量科学研究水平、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分析评价工具,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已经被全球普遍认可,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文:张百雷 编辑:李玉强 审核:白志强)
本网讯 近日,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5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立项名单》,我校共获批6项项目。学校历来重视省社科规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将其作为重要年度目标和国家级项目的培育基础。本年度项目申报除延续“精选题、重论证、强服务”的工作思路之外,还增加了校外评审环节,多维协同提高申报质量。本年度立项项目涉及文学、艺术、教育、心理及经管等多个研究领域,立项的6项项目中有3项为青年项目。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开拓宽思路,创新项目组织形式,扎实做好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为获批更多数量的高层次项目打下坚实基础。(文/图:袁田田 编辑:李玉强 审核:李庆军)
盛夏时节,热浪翻涌,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师生们正以“奋进”为底色,在教学创新、科研攻坚、社会实践与学科竞赛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假期故事。从三尺讲台到实验室,从基层乡村到竞技赛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深耕”与“突破”的夏日篇章。深耕教学:创新课堂启新思“比赛是起点,沉淀才是关键”。刚从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载誉归来的高进老师,这个暑假将精力投入到了《现代信息网》课程的教学精进中,她以大赛中的探索为起点,更深入地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念。暑期里,她整理了学生的常见问题,结合比赛中获得的启发,重新梳理《现代信息网》的知识点逻辑。办公室里,一沓沓标注密密麻麻的教案见证着她的匠心:学生的高频提问被整理成案例库,抽象的理论点补充了贴切的生活场景,逐帧优化的教学语速与表达节奏。她坦言:“比赛是契机,而暑期的沉淀更让她坚定了教学创新的方向”。她将通过持续精进,让课堂真正成为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沃土。科研托举:创新团队育未来暑假期间,邱潇乐教授团队不断在调试着精密仪器。作为2025年度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她说:“基础研究的每一步,都藏着未来的可能。” 她带领的“二维材料光电调控及新物性研究创新团队”,这个夏天仍在埋首深耕。从材料制备的参数调试到性能测试的数据分析,哪怕仪器屏幕上一闪而过的微小信号波动,都不肯轻易放过。空调的嗡鸣声伴着思维碰撞,不同想法在静谧中激荡,只为在微观世界里书写探索故事。实践担当:青春足迹印基层126支队伍、809名学生,这个夏天,物电学子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其中,“物电芯火”社会实践服务队在东方航天港指控中心的15天时间里,上演了一场青春与科技的双向奔赴。在“航天科普、榜样对话、科技研学、精神宣讲”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航天事业深度融合,生动展现了物电学子投身航天强国建设的青春风采。通过与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东方航天港集团海上火箭发射及回收技术攻坚团队成员的深度对话,学子们体悟了“集体力量”与“青春担当”的时代内涵,在心底种下了航天筑梦与科技报国的种子。赛场淬炼:青春锋芒竞荣光暑期亦是砺剑时,这个夏天,物电学子们在科研与竞赛的战场上同步发力,全力备战各类专业赛事,在赛场与实验室间倾注热忱,以实践淬炼硬核本领。假期里的坚韧与专注,成为赛场脱颖而出的制胜关键。近日,赛事捷报频传,学院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中成功斩获东部赛区二等奖;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芯片应用赛道东部赛区赛事中,荣获二等奖;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华北赛区决赛中荣获三等奖。目前,学院师生正全力冲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方寸实验室里,留校备战的学子们凝心聚力、优化代码、精研算法,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攻克技术难关。汗水浇灌梦想,青春在奋进中绽放耀眼光彩,期待他们续写新的辉煌篇章!以深耕之姿扎根当下,以突破之志奔赴未来。这个盛夏,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师生们用行动诠释着真正的“热辣滚烫”,他们用“深耕”诠释师者初心,以“突破”彰显学子锋芒。每一份教案的打磨、每一次仪器的调试、每一场对话的共鸣、每一行代码的优化,都是对“奋进”二字最生动的注脚。(文/图:刘程爱 编辑:李玉强 审核:于尔河)
盛夏骄阳似火,青春奋斗正浓。当暑期的热浪席卷鸢都,学校法学院师生却步履不停,他们在招生考场上严守规范,于学术殿堂里深耕不辍,在社会实践中传递法治温度,以专题调研架起校地桥梁,将假期变为锤炼本领、服务社会、助力发展的广阔舞台。这个夏天,他们用行动诠释“法”的温度,用担当书写服务社会的动人篇章。招生面试严规范 精心选拔育新才假期伊始,法学院以“暑假不打烊,服务不断线”的姿态,高效完成2025年法学第二学位招生面试工作。这是学校首次面向全国招考法学第二学位工作,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学院周密部署安排,成立面试工作小组,提前细化方案,严控流程、评分、纪律与应急;全程录像及纪检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现场设贴心候考区,配备绿豆汤、饮用水等解暑用品;考务人员着装规范,提供引导、存包、咨询“一站式服务”,提前发布的《面试指南》有效缓解考生焦虑。面试当日即完成成绩汇总复核,官网及公告栏同步公示录取名单,考生们纷纷点赞面试流程的清晰与服务的暖心。学术科研不停歇 深耕专业结硕果暑期,学院教师贺志丽在中国(潍坊)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职锻炼,周末则全身心投入科研攻坚。书桌上堆满政策文献与司法案例,为攻克山东省社科专项课题,她连续三周埋首近百份裁判文书比对,玻璃板下的手绘进度表标记着攻坚节点;午后转战智慧实验室,分析司法大数据平台中五年涉外知产案件关键变量,深夜赶稿出版。这位潍院“新人”,正用暑假的分分秒秒编织着学术经纬,在充满荆棘的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行。炎炎夏日,学院教师刘晓菲跨越山海,奔赴东南亚四国,深入中资企业一线倾听跨境合同纠纷、合规审查、劳工权益等法治需求;归来后,她迅速撰写调研报告,精准把脉企业痛点,并成功申报“‘一带一路’企业合规支持体系”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研究课题,将学术智慧输送到实务前沿,同时向国际期刊投稿论文,让中国学者的声音在涉外法治领域回响。社会实践多样化 法治服务暖人心法学院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构建起“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全链条育人体系,组织多样实践活动,学院在多元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尚德志愿服务队在鸢都社区创新打造“法治体验官”沉浸式普法,通过模拟“高空抛物”法庭、民法典讲座及一对一咨询让法律走进生活;在怡心社区,青年实干家社区兼职学生充分发挥法学专业优势,协助社区开展普法宣传、居民纠纷调解等工作,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070普法情景剧展演《面对校园欺凌,请勇敢说不》通过生动表演,向观众传授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法律知识,增强了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受到社区居民的高度评价;“廉润初心·清风鸢起”服务队通过走访汇编廉政故事集,制作宣讲短片增强传播力,开展征集廉洁座右铭并发放知识书签的“两个一”活动,推动廉洁意识入脑入心;30余名学子在“返家乡”实践中扎根基层治理与法治服务一线,专业赋能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学院孵化《法护“潍”来——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推进者》项目,在今年第三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创业赛中,作为“法律服务与禁毒教育”类别唯一入围决赛项目,其聚焦基层法律援助、服务地方发展的特色与实践,荣获省赛铜奖。团省委副书记彭莉到学院项目展区观摩指导,对学院学生充分发挥法学专业优势,以专业赋能公益的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学院积极备战创青春大赛、ican创新创业比赛等各类竞赛,目前成立十支队伍参加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涉外商事法律比赛。专题调研拓思路 校地合作促发展为推动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与法治潍坊、清廉潍坊建设深度融合,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德才带领追光工作室及学院相关教师,赴安丘市、诸城市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在安丘,调研组一行实地走访察看了全省“枫桥式人民法庭”—景芝法庭、安丘农谷现代农业展厅和齐鲁农超(生态)安丘体验馆,详细了解了安丘农产品出口企业涉外法治服务需求等具体情况,并对安丘涉外法治服务团队和服务平台搭建等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为高校精准培养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提供了实践依据,并参观景芝革命陈列馆深化红色廉洁文化理解;在诸城,与诸城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潘国俊等座谈,共研警校合作深化、法治创新、未成年人矫治与清廉潍坊建设,走访苏轼清廉馆感悟清廉文化历史底蕴与创新实践,调研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九台社区,探讨清廉村居建设路径与社区法治实践,为校地合作拓宽应用场景。此外,为深入研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特点及成因,探索矫治与预防创新机制,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提质增效,刘德才、学院院长杜立聪带领调研组,先后前往潍坊市专门学校、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寿光市人民法院等地,开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与矫治专题调研,深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从严谨规范的招生选拔到潜心钻研的学术探索,从贴近民生的社会实践到务实深入的校地调研,法学院师生在提升自我的同时,更将法治精神融入社会,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推动法治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个夏天,他们的每一份付出都闪耀着担当的光芒,也为未来的前行积蓄着无限能量。(文/图:柳成明 编辑:庄梦琦 审核:王秀慧)
本网讯 8月16日至17日,“二战期间亚洲集中营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产”学术交流活动在潍坊举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主任孙涛,中国侨联兼职副主席,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兴钰,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喻剑南,市委书记刘运,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来逢波出席有关活动。潍坊学院和平学研究院与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签订合作协议。活动现场,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幸存者代表Charlie Stanley,孙涛,李兴钰,国际和平城市协会董事会副主席Ayo Ayoola Amale,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刘成,中国华侨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杨伯勋,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加拿大中央协调员及导师、加拿大蒙克顿三市联络员Darlene Doiron,山东大学副校长曹现强及来逢波共同按下活动启动键。国际和平城市协会代表和潍县集中营幸存侨民查理·斯坦利、喻剑南、市委副书记郭飞分别致辞,潍县集中营侨民后代及相关人士视频致辞;潍坊学院和平学研究院与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签订合作协议,为潍坊学院“国际和平城市·潍坊和平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授牌,标志着学校在和平学建设与实践育人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本次活动由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及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联合主办,汇聚了国内外该领域知名学者、机构代表及历史研究者,旨在深化相关历史研究,促进国际理解与和平对话。近年来,潍坊学院和平学研究院积极挖掘、保护、整合并利用山东省尤其是潍坊地区和平文化资源,围绕和平基础理论、和平文化与和平资源、和平文化与战争文学、和平教育等研究方向,开展了广义和平文化研究,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持久和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2024年,潍坊学院和平学研究院入选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着力提升和平学研究水平,深化国际学术合作,拓展跨学科研究视野,系统构建和平教育课程与实践体系,推动和平学研究成果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与国家和平外交实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潍院智慧”与“潍坊力量”。(文/图:高萍 编辑:李玉强 审核:张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