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生,中共党员,学校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198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运筹学专业,2007年在山东大学数学院获得运筹学与控制论博士学位,其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组合数学与图论。他担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图论组合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运筹学会图论组合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数学会高等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自2008年入职潍院,蔡建生负责讲授实变函数、应用统计、解析几何、运筹学等课程,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与卓越的教学成果,深受学生好评。在科研领域,他成绩斐然,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2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2021年,蔡建生荣获“潍坊市五一劳动奖章”“风筝都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几十载漫长的教学与科研生涯中,蔡建生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对学术的满腔热爱与执着追求。他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以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精神,在数学与统计学领域辛勤耕耘、深耕细作。同时,他坚守谦逊的为人准则,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一位学者应有的追求与担当。
矢志科研 潜心探索
蔡建生在科研之路上所取得的诸多荣誉,绝非一蹴而就,而是源自他数十年来对科研事业矢志不渝的执着坚守。源于对专业的热忱挚爱,他毅然踏入那些鲜有人涉足的研究领域,默默深耕;出于对学术的崇高追求,即便荆棘满途、困难重重,他依旧目光如炬、初心不改。在科研这片广袤天地中,部分领域吸引了众多学者专家竞相钻研,然而,这并未让蔡建生动摇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反,在他看来,从事科研必须坚守自身特色。“投身科研,莫惧难题,一时未见成果实属正常,关键是绝不能被困难击退。”谈及多年科研心得,蔡建生感慨道。
蔡建生研究的图论和概率结合的领域,难度极高,国内外投身于此的研究者寥寥无几。由于长期难以取得显著成果,蔡建生也曾一度萌生放弃的念头,考虑转战其他领域。但放弃意味着一切归零,重新开始,彼时他人的研究成果已遥遥领先,权衡之下,他决定继续在这片领域深耕细作。就这样,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与不懈的坚持,蔡建生最终在该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正因如此,他成功获得了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并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填补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蔡建生严谨治学、朝着目标奋勇迈进的科研态度,深受其导师的影响。求学期间,导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为他树立了学术标杆,而导师严谨的科研作风、对科研炽热的执着与不懈追求,更是通过言传身教,深深烙印在蔡建生的心中。“我的导师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女性,坚守岗位直至70岁高龄。她对科研的那份炽热执着,对我影响至深。”回忆起导师,蔡建生的言语间满是崇敬之情。“我博士毕业时已41岁,可每当想到导师年事已高仍坚守科研一线,满怀热忱,便觉得自己没有理由懈怠,这不断激励着我持续探索。”正是得益于这样一位杰出导师的引领,蔡建生所在师门学风优良,师门成员团结一心,在学术研究上皆成果丰硕。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助力蔡建生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行,越走越远。
由于相关专业人才相对匮乏,蔡建生在工作中缺少同领域的科研伙伴,研究工作往往只能依靠自己单打独斗。所谓“隔行如隔山”,这致使他在图论与概率结合领域,难以与同事展开有效的沟通交流。“众人共同探讨交流,所产生的效果远超个体努力,独自钻研困难重重。”面对这一困境,蔡建生积极主动寻求对外交流的机会。他频繁前往各大高等学府,参与相关领域的研讨交流活动,有时甚至每周都会外出。通过这些交流,他的研究思路得到极大拓展,也逐步融入学术圈,得以第一时间掌握前沿研究动态,为自己的研究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蔡建生深知,科研绝非闭门造车,唯有持续与外界保持紧密联系,方能推动自身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在科研的漫漫长路上,蔡建生从未有过片刻停歇。他的科研精神与学术态度,宛如一盏明灯,照亮并激励着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在科研道路上无畏前行,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深耕教坛 笃行致远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箴言不仅是教育的核心要义,更是蔡建生在教育领域始终秉持并践行的准则。在他看来,教学绝非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递,更关键的是要引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大胆质疑,持续探索未知的学术领域。
正所谓“因材施教”,蔡建生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对于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出众的学生,他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精心准备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难题,鼓励学生凭借自身的智慧去突破,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自主探索能力。而当面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时,他则将重心放在夯实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内容,为他们后续的学习筑牢根基。蔡建生深知,学习者的终极目标是成长为具备真实品格、真实能力与真情实感的“真人”。他以身作则,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始终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在他的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们深受感染,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以真诚之心对待他人与世界。
蔡建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气质儒雅、学识渊博的学者;在学生心中,他是一位循循善诱、耐心十足的师者。教学,是蔡建生钟爱的事业。初次踏上三尺讲台时,学生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的互动,迅速驱散了他内心的紧张,让他自此沉浸于教学的乐趣之中。此后,每一堂课他都会认真备课,充分准备,以最佳的精神风貌面对学生。众多学生毕业后,依旧与他保持密切联系,时常就学业、事业等方面的困惑向他请教。蔡建生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在科研过程中总结的解决方法,供学生参考。这般融洽的师生关系,生动地诠释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深厚情谊。
身为数学学院的学科带头人,蔡建生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为全面深入了解赛事详情,他多次与赛事负责人沟通交流,并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竞赛相关信息,努力缩小与高水平学校之间的信息差距。他还频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交流。在交流活动中,学校师生得以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接触到多元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模式,极大地拓宽了学术视野,营造出浓厚良好的学习氛围。
“简化问题,专注于你所做的事情,锚定方向后永不放弃。”蔡建生语重心长地说道。质朴的话语,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在这个信息爆炸、选择多元的时代,许多学生深陷“既要又要”的焦虑困境,蔡建生以自身经历为范例,深刻诠释了减法思维的价值所在,将复杂的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切实可行的步骤,以持之以恒的深耕细作取代浅尝辄止。教育宛如培育生命,“锚定式成长”的理念,关键在于找到适宜的土壤,而后心无旁骛地向下扎根。蔡建生在教学领域的不懈深耕,正是对“专注”二字最生动、最生动的注解。
思行并进 拓路生春
蔡建生在科研与教学领域所取得的诸多奖项和荣誉,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坚实有力的硬件保障。学校在工科实验楼专门为他开辟办公场所,使其得以远离外界纷扰,心无旁骛地潜心工作。与此同时,学校在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上不遗余力,为蔡建生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助力他在学术之路上稳步前行。
“规划无法替代行动,但行动始终离不开规划。”有了坚强后盾,蔡建生在教学与科研方面为自己量身定下目标,以此鞭策自己持续奋进。在科研方面,他的短期目标是再次申报山东省自然科学奖。撰写这一奖项的申请书,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精心雕琢,力求让评委清晰洞察科研工作的亮点。尽管该奖项竞争激烈、难度颇高,但蔡建生坚定表示,将凭借点滴积累的努力,全力以赴达成这一目标。谈及长期目标,他称要紧跟时代步伐,始终与外界保持密切交流与联系;同时,持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致力于打造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汲取知识,切实履行好学者与师者的双重职责。
“学生们务必勤奋努力,多与老师交流,及时获取相关政策信息,借助老师的经验方法指引选定方向,避免盲目努力,如此方能事半功倍。”这是蔡建生对学生的殷切期许。对于初入校园的青年教师,他认为首要任务是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满满。正所谓“教学相长”,唯有青年教师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提升,才能实现双方的共同进步。
在谈及组合数学与图论学科的未来发展及人才培养时,蔡建生感慨万千。近年来,该学科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在生物医学、计算机技术以及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诚如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所言:“离散数学的黄金时代已然来临,它不仅是数字文明的算法基石,更是人类探索复杂性的全新望远镜。”蔡建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入钻研,推动该学科在产业应用与学术生态层面双轮驱动、协同发展,努力为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怀揣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蔡建生数十年来始终如一地保持专注,在科研领域矢志不渝地探索前行,引领学生在数学这片肥沃土壤中辛勤耕耘、深耕不辍。在蔡建生看来,自己所做之事称不上丰功伟绩,不过是竭尽全力将热爱的事业做到尽善尽美。展望未来,他将以数学为舟,以专注为桨,勇渡数字时代的浩瀚星海,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文/图:宋好 赵伟宏/刘源杰 编辑:庄梦琦 审核:王珍)
2025-04-03
2025-04-02
2025-04-02
2025-04-02
2025-03-31
2025-03-31
2025-03-31
2025-03-28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