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文公布了首批山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名单。学校依托机械与自动化学院申报的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实验室、智慧农业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分别获批山东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实验室、山东省首批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
令人振奋的成绩取得,是学校机械与自动化学院不断创新、持续努力的结果。自1984年成立以来,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始终在工科领域深耕厚植,将学科优势与地方产业优势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产研学融合发展的道路。
目前,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拥有山东省智慧农业装备技术服务黄河流域协同创新中心、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9个省级科研平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应用型研究课题90余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22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150余项;指导学生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00余项,获授权专利30余项……学院在科研育人和服务地方发展的过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科学院”扎根地方、服务社会的使命与担当。
有魄力 敢于自我突破
机械与自动化学院院长解福祥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的教育现状不相适应,很难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课程教学要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创新突破。对于应用型学科而言,授课教师不仅要把科研成果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更要用好教学资源,才能够为学生带来新知识。
为了破解科研教学失衡、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学院首先在教学方面“自我改革”。
在课堂上,打通教学与科研间的“隔阂”,鼓励教师依托实验室及课题项目开展场景化教学。同时,通过优秀教师和优秀课程的分享展示,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打造丰富生动的“优质课”。
在课堂外,构建学院、专业、班级三层次学生服务体系,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在学业规划、职业指导、人生目标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学生在大一期间完成通识教育后,立即进入“分类培养”模式,如果想继续求学深造则加强学术训练,如果想就业则可以跟随实验导师开展工程项目实践研究。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根本没有玩手机的兴致,我将教学科研器材搬到课堂上开展场景化教学,这样更能够让学生们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院科研团队负责人吴小进说。
这是学院推行课程改革的缩影。
“学院紧跟时代步伐,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课程改革、学业规划和学生兴趣特长‘齐头并进’,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我,明晰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解福祥介绍。
这是学院能够追求卓越的根和魂。
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劲头。近年来,学院先后完成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获评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
有热情 敢于“立地”搞科研
潍坊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用全国1‰的淡水、1.7‰的土地,产出15.7‰的蔬菜,是我国名副其实的“菜都”。但是,长期以来,蔬菜收获主要依靠人工,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
其中,白菜收获装备是目前农业机械领域研发最薄弱、需求最迫切的农机装备之一。长期致力于农业装备研发的智能农业装备与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团队将目光瞄准到白菜收获机的研发领域。该科研团队负责人宋健介绍,白菜种植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白菜收获装备研发,需要根据白菜的生长周期进行,要争分夺秒开展试验。如果试验错过了白菜收获季,研发进程只能推迟。
“我们在试验田中进行实验时,也是与时间赛跑,几乎吃住都在那里,发现问题就要立马解决,还要防止白菜被偷盗,要是遇到雨雪天气可遭罪了。”团队成员白阳说。
在开展研发的这段时间,每到白菜收获季,科研团队成员就会第一时间来到田间地头,下地实验、发现样机问题、再改进再实验,直到装备试验成功。目前,团队研发的4BZ-1A2型自走式大白菜收获机已经设计定型,即将量产。
为更好服务农业和地方发展,学院还孵化培育了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智能控制创新团队等7个“接地气”科研团队,近年来累计开展国家及省级课题197项,发明专利164项,涵盖智能农机设备研发、自动化装备集成、智能技术检测等领域。
有格局 培养应用型人才
教育部在2020年出台《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对于工科学院而言,要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建设与区域经济、地方产业相结合的优势专业。
潍坊是全国著名的工业重镇,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潍坊有37个,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迈进。这也是机械与自动化学院能够进行专业升级的“底气”。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学院的重要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更是一项集成工程,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方面都需要“相互衔接”。
学院根据自身学科优势与潍坊的工业优势,淘汰了与地方发展不相符的传统专业,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等本科专业,在做强优势专业的同时,让学生们能够接触最前沿的技术。
除了在发展优势专业学科等方面“做文章”外,学院探索校企融合培养模式,打造“潍柴产业学院”“天瑞磁悬浮产业学院”等特色人才培养平台,将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过程与学校的教学课程有效融合,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在这种特色班级里,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外,还会到潍柴、天瑞重工等企业开展项目式培训,把学生带到真实的应用场景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许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提前预订,这也是对我们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认可。”学院党委书记张建伟说。未来,学院将通过联建校企合作实验室、开展校企合作课题项目等方式,继续拓展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向深向实发展。
学院因材施策、专业优化、校企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学生和社会的积极反馈。近年来,学院学生高质量就业率、考研率持续提升。
当前,学校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迈进,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将继续贯彻实施学校“三步走”战略和“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的优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机械之力”。(赵子铭)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