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更加明确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为科教领域进一步指明了前行方向。学科处坚持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的路径建设,坚定不移地将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高位谋划勇创新 抓住学科建设关键点
全员上下凝心聚力,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完善重点学科体制机制,组织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推进重点学科攀登筑峰工程,制定学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对材料与化工等10个学科按培育建设学科资助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启动学科交叉创新团队申报遴选工作,按照平台推荐、专家评审,遴选出“绿色智慧交通创新团队”等10个团队,予以培育建设,切实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着力提升学科国际评价领域影响力,举办学科建设与高质量论文发表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作学科提升专题报告。通过系列有力举措,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明显提高,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推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凸显特色强推进 建强优势学科领头雁
坚定扛牢“立德树人、助工强农”两大使命,一体化推动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充分发挥高水平学科的“头雁效应”,打造一批“高峰”学科点和学科方向,为全校学科建设起示范带头作用。依托区域产业基础雄厚、集群优势突出、科技创新活跃优势,开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学研合作,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建设赋能产业发展,有力彰显了“山东制造业看潍坊”的影响力。围绕种质创新、高效栽培等关键技术,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培养模式、建立协同机制等,推进了园艺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智库成果得到省委领导肯定性批示,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打破壁垒求突破 深耕学科交叉新阵地
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强化交叉融合,在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和攻克“卡脖子”问题上狠下功夫,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落实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培育办法,遴选创新团队,打破壁垒,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教育发展、绿色交通、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和平学)研究工作,辐射带动更多学科领域的科研创新。通过支持岳镇海渎文化研讨、打造历史文化研究创新团队等方式,展现了地方院校在潍坊历史、人文、社会研究方面的优势,打造校城融合“潍院模式”。密切跟踪RCEP国家需求,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统筹推进强攻坚 落实重点任务精准化
持续推进学位点培育建设。把学位点培育作为实施学科筑峰工程的有力抓手,积极落实“走出去”“请进来”政策,与省内外多所院校就学科与学位点一体化建设工作开展现场交流。邀请有关专家进校,作新一轮学位点培育专家报告会。主动对接省内5所高校,牵头各申报学位点开展兼职导师遴选工作。深入二级学院开展实地调研,利用一周时间深入15个二级学院,就科学研究、学科与学位点一体化建设、校地校友服务等工作开展实地调研;全力提升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新增联合培养单位2家,与上海海事大学正式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举行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毕业仪式,完善学校支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校内外科研实验条件和研究生实践条件。强化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服务,运用心理测试系统定期给研究生做心理测试,及时化解相关风险。
锚定目标再出发 守正创新打造新业态
回首过往,皆为序章,聚力前行,征程再起。学科处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压紧压实改革责任,继续深化学科建设,力求工作突破创新再上新台阶。做好学校首次研究生招生工作,积极培育学校新一轮学位申报点,根据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发展规划,合理调配校内资源,梳理建设目标差距,确保重点任务和项目的顺利推进。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制定导师遴选标准和程序,制订完善的导师及研究生管理办法,定期开展导师培训。强化学科优化管理,建立健全学科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学科结构调整,整合优化资源,凝练学科方向,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
扬帆破浪正当时,厉兵秣马再奋进。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信心、主动求变,聚力改革创新,全方位融入国家、行业、区域发展链条,在更高层次学科坐标中砥砺前行,在更高层次人才培养上攀登突破,以新气象、新作为奋力开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文:孙垂莲 编辑:庄梦琦 审核:王文成)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