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化长廊

找个旮旯就读书

发布时间:2024-03-15

一说读书,有人立刻会想到“红袖添香夜读书”,觉得这是最理想的时间和空间。过去的读书人,对于书籍都怀有一种敬畏之情。读书之前,要净了手,焚了香,然后才坐到书案前,来个开卷有益。此时,有丫鬟或夫人在一旁服侍,添茶水,挑灯花,茶香与人香异曲同工,助书生一臂之力。这样的妙境,能读好书么?我怀疑。书生正值青春期,有佳丽相陪,美妙固然美妙,但一边读书,一边还要拒绝香艳温柔的吸引,不能有非分之想。读书的心思,要分担一大半用于抵制欲望。因为添香的同时恐怕也添点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便是《红楼梦》中的情种贾宝玉。且看第七十三回:那宝玉害怕贾政第二天考他,只得放弃睡眠时间,抓紧温习用功。“自己读书不致紧要,却带累着一房丫鬟们皆不能睡。”袭人、麝月、晴雯等几个受宠的在旁剪烛斟茶,那些下等的小丫头也得困眼朦胧地陪着。那宝哥哥还未读上几句,就有麝月斟了热茶来润舌,宝玉接茶吃时发现,那麝月只穿着短袄,解了裙子,于是顿生爱怜,叮嘱道:“夜静了,冷,到底穿一件大衣裳才是。”惹得麝月笑指着书道:“你暂且把我们忘了,把心且略对着他些罢。”所以过去富家子弟考取功名,极少有一举中的者,而是要反反复复地考上若干年,直到有了“定力”,读书时不走神了,才能埋头用功。

说这些话的意思是,读书其实不需要太好的环境。只要是喜欢的书,在哪里都能读进去,在哪里读都一样。想想小的时候,读书时那叫什么环境!白天在草垛旁、水沟边、树荫下,脸上的汗道道像蚯蚓爬过,手上的小人书破得没了四角,不照样读得忘记吃饭?晚上兄弟姐妹几个人挤在一起,伴着一盏如豆的油灯,不照样读得睡意逃遁?宋代的大学者欧阳修读书,以“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为最佳读书处。我见贤思齐,引为知己。只是与时俱进,“马上”改为“车上”。我觉得,最佳的读书地方就是车上。当然不能是春运或黄金周期间的火车和汽车,站没地方站,坐没地方坐,乘那种车叫花钱买罪受,生存环境都恶劣,甭提读书了。我所愿望的是能给屁股找个地方的火车或汽车。然后一手握书,一手持茶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喜欢的书,那真是一种享受。我有好多书,就是这么读完的。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发表时,我正在江苏盐城出差,在地摊上买到一本《十月》,登有这部长篇。午后上了汽车,直到傍晚抵达上海,我几乎没有抬起头来。因为曾经有与那场战争擦肩而过的惊心动魄,因为曾经有过夫妻分居两地的苦不堪言,读这部小说,触“书”生情,感同身受,读得热泪盈眶。在车上读书,效率几乎高出一倍,在家两三天读不完一本书,坐车一天就轻松搞定。

再说枕上。我是一个靠读书入梦的典型。睡觉时不读上几页书,非但睡不着,而且进入睡眠状态慢且差。唯有以书作为“引子”,才能尽快睡着。所以枕旁常年放着《夜航船》《菜根潭》《读者》《随笔》什么的,只要将身体打点成“一”字,便随手抽出一本侧身而读,直到眼皮打架,然后进入梦乡。情知这是一种不良嗜好,但习惯成自然,改也难。

至于厕上,虽说不雅,但在我看来,如厕时不看点东西,简直是虚度了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如一次厕,又何止一寸光阴!坐在马桶上,必需有一本书或刊物拿在手上,就像瘾君子此时必定要抽烟一样。其实在法国,人家还提倡在如厕时读点东西。他们的卫生纸上有些都印着字,或是一段名言警句,或是一篇超短的小说,使人一边“方便”一边读书,两不耽误。

当然了,在有条件的时候,有一间书房,有一排书架,书架上放了满满当当的书,再有一张很大的书桌,书桌既可以写文章又可以练书法描丹青,再配一个好看又实用的台灯,谁又会拒绝呢?

说来说去,读书其实不需太讲究,随便找个旮旯就能读书。只是要读好书。

作者:孙贵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