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擘画了新蓝图。新学期伊始,潍坊学院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党委书记李东在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人才工作要紧紧围绕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继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突出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需求,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在人才团队建设、平台打造、发展环境优化上下功夫,推动学校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强大智力支持。
人才引进 聚人才是大本事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学校锐意创新谋求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才促创新,以创新谋发展的理念,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引进高端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引培并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卓有成效。
人才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学校全面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学校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学校把人才引进工作持续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积极适应新的人才引进形势要求,修订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人才引育政策,构建了长聘短聘相结合、协议工资年薪制可选择的人才引进机制。
“入职过程非常紧凑,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学校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与‘为教师服务’的宗旨。入职后,潍坊市的生活补贴及购房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学校协议中的安家费也发放及时,各项承诺都很快得到兑现。教师教育学院也非常重视新入职教师,给予诸多关注,为大家能够顺利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回顾结缘潍院,以杰青人才支持计划引进入职教师教育学院(特教幼教师范学院)的白贝迩博士对学校人才引进政策及各部门的高度执行力印象深刻。
为提升对人才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学校连续四年与潍坊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合作举办潍坊市“才聚鸢都———博士潍坊行”暨潍坊学院博士“鸢都行”活动,累计对接国内外博士数百名,成功打造了区域人才引进品牌项目。近三年,引进培养博士教师260余人,实现引才数量质量双突破,持续提升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
“2023年,学校将持续做好高层次人才引培工作,充分调动发挥各学院主体作用,构建更加灵活开放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大力支持各学院依托‘潍院学者’人才工程项目、‘准聘制’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实施人才团队引育工程,积极引进学科专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力争全年引培优秀博士100人,引培学科带头人或高水平人才团队2~3个。”人事处处长王忠山说。
人才培养 懂人才是大学问
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学校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定制各类相关优惠政策,并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方向、研究领域,通过自愿组合的方式组建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由教授、学校杰青、优青等骨干教师担任团队负责人,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与帮扶,助力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才。
近三年,学校新增在职博士学位教师20余名,选派130余名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研修、攻读博士学位;新增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个人1人、省教学名师2人,获批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人才引育团队”7个、“科研创新团队”5个。
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台夕市教授说:“学院定期组织青年博士沙龙、科研经验交流会等活动,通过与科研、教学骨干的交流与指导,青年教师很快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去年,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有4名新进博士获批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名年轻博士入选潍坊学院特聘教授支持计划、2名博士入选“杰青”计划、4名博士入选“优青”计划;刘莉老师带领的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先后获得山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比赛一等奖1项、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创新创业类精品微课比赛特等奖1项,获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青年博士王延青首次指导“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获得了全国铜奖、省级金奖的优异成绩。
新引进学科带头人代表、建筑工程学院曹宝珠教授表示,入职潍院后发现学校有一大批素质好、踏实肯干、潜力巨大的中青年教师。他与这些教师开展密切合作,搭建人才团队,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大家一起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为青年博士教师迅速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使我无后顾之忧。我会植根潍院,继续努力,不断进步,争取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新的突破。”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潍柴产业学院)李衍军博士对学校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保障服务 用人才是大智慧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重视人才需要从上到下有集体的认同,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留住人才的前提是优待人才,学校创新优化了人才支持政策,健全完善了管理制度体系,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不断优化科研条件,改善科研工作环境,不仅加大了人才专项的经费投入,保证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有充分经费支持,还从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上不封顶。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学校还鼓励教师根据研究方向组成科研团队,增强沟通和互动,充分发掘、发挥自己的能力。
学校还积极构建人才发展服务保障体系,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深化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深入实施“潍院学者”人才工程、“青创团队”支持计划、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计划,持续提高服务人才工作质量水平,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实现人才质量的实质性提升,提升高水平成果产出量,让各类人才感受到在潍院工作有奔头、有干劲,积极建设“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全力营造一个可以留得住心、留得住人的人才成长环境,提升留住人才的“温度”。
“十余年里,我从一个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三级教授,从一个‘学术青椒’,成长为市‘鸢都学者’、省青创团队带头人; 从一个‘职场菜鸟’成长为学校中层干部、省特色实验室主任。每一次成长,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支持,离不开学校创造的重才、育才和用才的环境,离不开学校不断优化的科研创新载体。”2021年“鸢都学者”、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曹连振教授感慨地说。
目前,曹连振教授主持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等纵向项目8项,横向课题1项,获批经费348万元;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61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29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尤其是近年,曹连振博士带领研究团队抓住量子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机遇,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有力践行了团队当初立下的“十三五”末省内领先,“十四五”末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铮铮誓言,真正实现发展成才的目标。
风鹏正举,百舸争流;云城发轫,万里可期。一张张“成绩单”印证着学校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方面的工作成效。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人才支撑,人才优势决定学校的发展优势,在“人才强校”战略的推动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精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日渐成熟,成为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征程中的重要保障,不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
(庄梦琦 陈思慧)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8
2025-04-28
2025-04-25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23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