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一线传真

种子与设施农业工程学院:强化创新引领 全面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30

学校种子与设施农业工程学院自成立以来,强化思想引领,创新工作机制,紧盯目标任务,精准发力,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学生、教师、企业”三个主体、“讲台、平台、舞台”三个平台,走出了一条特色创新发展之路。2022年,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多元化引进人才   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

学院多元化渠道引进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组建高素质应用型教师团队,培养应用型人才。近两年,学院引进高层次育种专家1人,柔性引进学科带头人1人,2022年将引进博士教师13人。

学院针对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出台了“一人双岗”制度,针对新进的应届博士教师,全员深入科研生产一线。2022年有8名教师参加“高端人才服务企业”活动,6人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与企业共同培养“鸢都产业领军人才”1名,获批山东省优秀青年创新团队1个,与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与山东永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临朐润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共建潍坊学院现代园艺研究院、潍坊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博士科研工作研究基地6个,为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加强“新农科”  专业建设 特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学院紧紧抓住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科”建设的发展机遇,近两年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面上项目1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项,山东省职工与职业教育重点课题2项,2次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潍坊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

2022年,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要求,学院积极申报了“生物育种科学”新专业。学院拿出专项资金,全力打造高质量专业课程群,在现有2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和4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基础上,新建设特色专业在线课程2门,并完成了《土壤肥料学实验指导》等5部农业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

横向拓展   科研工作实现较大突破

学院按照“新农科”建设要求,深化高校、科研机构、基地企业之间的三方需求,积极探索并实践了融合发展、多元发展、协同发展和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2022上半年,校企共建“设施蔬菜绿色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创新平台成功获批,“园艺作物精准栽培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推荐申报山东省“十四五”高校特色实验室。

在相关专家的带领下,组建团队紧密对接地方优势产业需求,凝练研究方向,同企业联合申报山东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服务黄河国家战略特色项目等科研项目3项,获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学院教师在设施蔬菜种质创新,绿色防控,精准栽培,玫瑰、大姜精油提取等深加工方面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合同经费达1500多万元。学院在颁布地方标准、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出版著作、发表高水平论文方面打出“组合拳”,整体协同推进,成效显著。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创新产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全面落实学业导师制,培养具有“三农情怀”的一专多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借助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等教研项目,通过四年“全周期”、校内和校外导师“双模式”“全员全覆盖”指导模式及“多样化”的导师培养机制,进一步强化专业实习实践、第二课堂、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学科竞赛、技能认证等实践环节,深化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之间的交叉融合,让学生走出课堂、真正参与生产,提高学生一专多能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学生承担各类科研训练项目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2022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超过38%,毕业生就业质量稳中有升。

乡村振兴,种业先行,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种子与设施农业工程学院是学校党委审时度势、顺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要而成立的,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学院将继续乘势而为,深耕一线,培养好学生,真正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为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尽最大努力、做出最大贡献。 (范晶晶)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

技术支持:荣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