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一线传真

潍坊学院发挥平台集聚效应 激发团队活力 实施学科筑峰工程——学科沃土涵育科技创新之花

发布时间:2022-06-20



“‘银鲑的营养需求及其环境友好饲料’的开发项目研究成果填补了行业空白,整体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近日,山东省科技厅专家对学校生物与海洋学院于海瑞教授主持的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该项目研究成果将推动加快补齐国内优质三文鱼产业短板,为我国冷水鱼产业向精准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方向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养成水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扫除贸易上的技术壁垒。

重大突破背后是学校优化学科建设形成的强大合力。近年来,学校积极对标“双一流”建设标准,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省市重点产业领域,推动优势学科集群建设,突出建设的质量效益、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为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发挥平台集聚效应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学科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龙头,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平台集聚效应,推动相关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不竭动力。

学校现建有多光子纠缠与操纵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海盐文化研究基地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同时设有山东省现代蔬菜种业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光纤传感与光电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潍坊年画等省级科研平台。

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才能获得发展。学校立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潍坊市两大主业,现代蔬菜种业协同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申报专利及技术成果等多处开花、成果丰硕,“苹果根域水肥调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共育成多个蔬菜专用新品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解决了现代农业产业的重大需求,提升现代农业水平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通过中心的建设,汇集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形成以人才为核心的协同创新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建设目标。

学校还建有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绿色化工过程、银鲑养殖设施工程、果蔬生产智能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等21个潍坊市科研创新平台;创建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院、北海文化研究院、应用化学研究所、莫言研究中心等72个研究院所。

其中,于海瑞教授依托银鲑养殖设施工程科研创新平台,率领项目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开展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银鲑对主要营养素需求量和饲料原料生物利用率的研究,建立起银鲑营养数据库,设计了能有效提升银鲑肌肉品质的营养策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银鲑用系列环境友好型高效配合饲料,饲料系数低至1.0,降低NP的水中排放量15%以上,整体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实施期间,已在国内建立起银鲑高效无公害养殖和环境友好型饲料生产线示范基地5个,直接经济效益达1.5亿元;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制定企业标准5项;发表SCI收录文章16篇。

以“十年磨一剑”精神持续发力学科平台建设,集聚效应明显,推动了学科优势进一步凸显,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带动学校科研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激发创新团队活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学校注重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倡导和培育人才队伍的团队精神,以推动学科发展和培养领军人才为根本,实施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计划,设立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基金。

学校优先支持建设了光电技术及应用、现代农业文明和海盐文化等6个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建设了绿色催化新材料的分子模拟及合成、农艺与种业等6个科研创新团队,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校对各团队的支持与培育成功激发团队科研与创新的内生动力,多个团队研究成果丰硕。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智能控制创新团队、特色蔬菜品质提升创新团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创新团队3个团队获201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立项支持团队。光电信息技术创新团队、医学图像处理与优化创新团队、区域创新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研究团队获批201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智能农业装备与机器人研究创新团队等4个团队获批2021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量子物态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获2021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支持团队,省级创新团队达11个。

学科队伍的建设,关键在培养学术带头人、提升团队创新能力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组合优化与图论科研创新团队的负责人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蔡建生教授,2021年获得“风筝都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近几年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该团队以重大项目的研究为突破口,进一步提炼学科特色,不断发现新的增长点,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绩。团队成员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指导的学生屡次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佳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前期建设,学校逐渐构筑起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形成和造就一批特色鲜明、实力突出、充满活力的科研创新团队,辐射带动更多学科领域的科研创新,激活全校科研创新氛围。同时加强了学校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施学科筑峰工程    推动校城融合发展

 近年来,学校以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四大战略为主线,以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全面推进高水平学科建设,形成突出应用、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学科布局,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优势特色更加鲜明、学科实力更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更高的学科体系,壮大服务地方优势产业的学科群,显著增强对人才培养、高水平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提高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学校全面推进学科筑峰工程,光学、区域经济学获省级重点学科,民俗文化学科获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根据修订的《潍坊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落实学校高质量发展理念,启动了新一轮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确定光学工程、农业工程等7个学科为第一层次重点学科,加大建设与考核力度,使第一层次重点学科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确保优势学科率先突破、学科整体有序推进,打造一批“高峰”学科点和学科方向。

同时,学校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围绕省市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思路,大力发展应用学科,一体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师范教育学科建设。

学校积极对接区域“十强”产业,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工作,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工科”品牌特色,对接潍坊农业、农村品牌高地,凸显“农科”区位优势,整合“文科”传统资源,做精“师范”教育品牌,开发“海洋”区域资源。突出学科专业与区域优势产业契合度,大力增强学科专业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难题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能力。

学科建设与服务地方发展相结合,是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四个“面向”,牢牢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集中体现,学校将用好省市共建各项政策措施,在高水平学科建设、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培育创建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争取更大成绩,为建成优势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文:王珍  商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