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读书比作吃饭, 虽不是什么伟大的发明创造,但觉得它很贴切、准确。
人不能不吃饭,也不能不读书。不吃饭肯定营养不良乃至饿昏饿死,不读书便没有知识,人就会无知愚蠢,贫穷落后。一些人读不起书或没有条件读书,那不是本人的错,而是制度或环境造成的。吃饭是一种物质的满足,而读书就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二者不可偏废。
然而吃饭得有个量的限制,不能太多或太饱。现代饮食理论要求,人只要七八成饱就可以了,太多了容易加重身体负担。读书也非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对于掌握知识、写作是有好处,但读得太多太滥,也会消化不良,大脑像捣糨糊一般,弄得不好,就像强盗遇到了流氓,来一番 PK。前些年,不就有位著名作家闹了个著名的笑话么。他在睡梦中偶得佳句:“江湖夜雨十年灯”,兴奋之余,担心与古人暗合,还认真查了资料,没发现有哪位古人写过如此妙语,于是便坦然地称这是自己创作的“上联”,而且还不无遗憾地说没有对出“下联”。此言一出,立刻引来板砖无数。原来早在九百多年前,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就对出来了: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大概就是读书多了,思维混乱,没有捋清自作与他写甚至诗词平仄关系的缘故。我这样说并非反对别人多读书,而是说读书时要有消化吸收的过程,读的书太多了,肚子都快撑爆了,思考的时间、余地可能就少了。所以不如读个八九成,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中国的饮食,向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一说,虽不尽然,但大体不差。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口味又不相同,俗称“挑食”。读书也是如此。有人喜欢史地生,有人偏好数理化,有人钟情哲学,还有人竟然对逻辑欣赏有加。小儿三四岁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本英国人编的《儿童百科全书》,他爱不释手,整天翻来覆去地看个没够。有一天,我见他在看关于宗教方面的内容,就说:
“这部分可以不看”,不想他却回答:
“要看的,要看的。”令我大为惊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个小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是包罗万象。所以读书重在培养兴趣,引导每一个人读自己喜欢的书。在读书的选择上,宁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也不要贪多嚼不烂。
世界上真正好吃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味道大同小异,非苦即甜,非辣即酸,或者就像东北人的乱炖,王守义的十三香,包含了很多的东西,却不知是什么味道。所以你在吃了许多食物之后,最后觉得好吃的也就那几种。读书也是。真正的好书、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就像美女一样缺乏。即使有些号称“大师”“文豪”的人物,也有冒牌货。一个读书人在读了许多书之后,也会发现,真正值得自己喜欢、可以伴之一生、受用无穷的书,不过几本。有人说读书人不妨学学蜜蜂。你看蜜蜂采蜜时,都是只用指尖去蘸,而不是用整只手去抓,它怕吃得太多。而所获得的,却全是精华。
吃饭可以获得“品味”,读书可以提升“品位”。我发现,这两个词经常有人用搅了。也或许,二者真有几分纠缠不清的联系。那么,就让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读书吧。
(作者:孙贵颂)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