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刚,男,汉族,197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硕士学位,现担任潍坊学院弘德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当了8年教师,13年连续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的王伦刚,教书育人,孜孜不倦,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深深影响感染着一批批的青年学子。2016年,王伦刚荣获“第七届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
晨钟暮鼓做大学生思想成长的领路人王老师曾多次获得潍坊学院优秀教师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在教育学生方面,老师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希望自己可以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成长为一个善良友爱的人。在潍坊学院担任了多年的辅导员,十几年的岁月在心田积聚,春夏秋冬在眼前幻变,沉淀下光阴的故事。仿佛有学生的时候就是王老师工作的时候:学生抱着书本赶往第一节课的教室,他在办公室开启一天的工作安排;学生结束了一天的学习,欢笑着收拾书书包,他回顾一日的劳作,确认好安排完成的事项再安心下班。辛勤工作的王老师,清晨望见窗外冉冉升起的朝阳,傍晚观赏静谧的落日余晖,像寺庙敲钟的僧人,晨钟暮鼓,始终如一。
如何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是王伦刚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为了提高广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充分利用党的重大会议的召开,建团、建党周年纪念日等重大时机,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报告会等生动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工作中注意分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不断拓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王老师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关怀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成长,晨钟暮鼓,希望他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课堂纪律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保证,为此,王伦刚老师以课堂管理为抓手,保障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认知功能。他建立了每周抽查和副班长专职考勤相结合的课堂考勤制度,每周汇总进行网上公示;开展了合理使用手机大讨论活动,达成共识,学生上课时间主动将手机放入统一购置的塑料筐内,保证学生专心听讲。日常工作始终坚持以学风建设为中心,狠抓学风、考风建设,使学生有压力感、紧迫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促进了优良学风班风的建设。
润物无声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生在知识的广博与专精上融通合一,王老师注重学生社团建设,丰富“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功能。他精心打造品牌活动。一是要求学生撰写入学感想、军训日记,并编印《瀚海扬帆待起航》、《瀚海扬帆》系列丛书,记录了开学之初和军训期间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二是开展“弘德书院文明行为养成月”活动,以“文明行为需养成,讲究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开展了“节水、节粮、节电”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大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三是举办弘德书院社团文化艺术节,增强了艺术气息对学子的感染力,在学生中影响力深刻。四是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了春运志愿服务、关注残疾儿童、等一系列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使广大学子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心灵变得更加透彻。五是读书月活动。每年在“世界读书日”都举办主题读书月活动,全面提升了大学生人文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丰富的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课堂教育,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成长空间。
王老师说,发现的眼睛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优良的品质在等待着被挖掘。接手新生时,王老师思索如何上好大学第一课,多方查找资料,他决定从感恩教育入手,让新生们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在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他开展了“一封家书,我和父母说句心里话”活动。学生通过书信的方式,把与父母面对面不好意思说的话、感恩父母感谢父母的话写下来,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经历了四年感恩洗礼的小聂同学,在即将告别母校时,还不忘给老师的办公室打扫好卫生再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让王老师深深的感动着,心头涌动着一股热流。当有的毕业生忙着奔向酒店庆祝毕业,有的忙着赶往车站,有的忙着回家见久别的父母,小聂同学竟选择再给老师办公室打扫一次卫生,用这种方式告别母校。
作为老师,总会遇到别人口中“不服从管教”的孩子。王老师因查课发现沉迷于网络而不愿上课的杨某,在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他没有按照惯例一味的做学生杨某的工作,要求他如何按时上课怎样遵守纪律,而是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化解矛盾。他说,这符合学校提出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通过谈话,杨某承认了自己沉迷于网络。王老师也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非常有个性、兴趣爱好广泛,有创新思维能力,容易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但因为从小父母过分严厉,没有充分尊重他自己的要求,逆反心理严重。因此王老师耐心与杨某谈话,让其重新认识自己,给自己树立学年奋斗目标。谈话后,杨某在当学期未出现旷课现象。但老师也发现了更为重要的问题,杨某对所学专业丝毫没有兴趣,怀揣着当兵的梦想。王老师充分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抓紧时间和他父母联系,经过多次艰辛的沟通终于达成共识。杨某现在东营当武警,在部队也荣立个人三等功。杨某说虽然只当过王老师一年的学生,但永远是他的学生。王老师这样润物细无声事例还有很多。
耕耘不倦学生工作开展科学有序王老师创新工作方法,使得学生工作开展科学有序。他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培养,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每学期举办由学生会部长以上、班委团支部主要干部参加的为期一周的学生干部培训班,对其政治素养、学生干部素质、学生干部服务规范、怎样做好一个学生干部等进行系统培训,使之真正成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执行者。设立独立的检查监督部门,完善学生干部考评机制,并作为奖助评优的依据。注重平时的教育引导,使每一个学生干都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更好地为同学服务。以学生会、班委、团支部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素养,提升学生干部队伍服务能力,带出了一支作风严谨、纪律严明、团结活泼的学生干部队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学生曹剑获得“2016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卓越奖,白广宇、李蕊获得第十三届齐鲁大学生软件大赛二等奖,张星亮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省赛二等奖。这些都与王老师的用心栽培,悉心指导紧密相连。王老师在学术研究方面也一丝不苟,笔耕不倦。他先后获得《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智慧校园下的高校学生数字化管理的研究》、《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表力培养研究》等科研立项,发表了《书院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平台研究》、《“社交礼仪”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等多篇论文,真正做到了耕耘不倦。
王老师在专职辅导员的工作中,体会颇深。他说:“当代大学生同以前相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活跃,他们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更复杂、信息量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形成时期,不够成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信息的影响。而应对这些变化,他认为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深入、耐心地了解学生真实情况,以真诚的沟通和恰当的激励作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同时,每一位学生工作者都应该加强学习,紧跟时代,适应变革。”
星辰大海,又上征途。辅导员工作平凡又伟大,但在王老师眼中,这是一份可以为之奋斗的事业。三尺讲台育桃李,谆谆教诲暖人心,向可爱的辅导员致敬!
(编辑:新闻中心 文:范铭铭)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