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母校已经有17个年头了,但记忆中,母校宛若一首悠长的歌,不断激荡我的内心深处,不断给我以力量,让我在人生的实践场上,不断探索和前行。
母校宛若一首悠长的歌,歌曲里,有我的青春岁月。
1997年的夏天,刚过20岁的我,背着简单的行囊,踏入昌潍师专的校门,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母校也成为了我青春岁月的落脚点。
那时的母校,还在位于胜利东街的昌潍师专的老校园。我所在的政法系和中文系同在一座教学楼,一楼是大阶梯教室,二楼是中文系,我们在三楼。或许是每天经过二楼,受到了中文系强大文化的浸润,大学期间,我的写作兴趣空前高涨,学习之余,便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从诗歌,到散文,到杂文,到小说,都做了一些尝试。校报编辑部、团委杂志社、市内各个报社电台等,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值得庆幸的是,对于我的兴趣爱好,不仅得到了校报编辑部、各个报社的编辑老师们的支持,而且我的辅导员马春海老师、学生处的马禄远处长等,都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于是,在几经努力下,自己的文字也逐渐见诸于校报、晚报、日报、电视报等各种报端。
大学三年,除了写作兴趣的激发外,母校更多给予了我实践探究的能力。作为班长和学生会干部,我和小伙伴们利用周末,深入企业做“减员是否可以增效”的社会调查,一起创办《创造》刊物……正是这些实践锻炼,为我们的今后人生提供了敢于创新与实践的模板。
母校宛若一首悠长的歌,歌曲里,还有我的奋斗征程。
带着在大学期间发表的近十万字的铅印文字,大学毕业后,我如愿进入潍坊日报社工作,成了潍坊晚报的一名记者。工作后,大学生活所带给我的写作经验和实践精神,很快让我在同龄的记者中崭露头角,不仅第二年就获得了报社十佳记者,而且5年多的时间,接连拿了近20个省级以上的新闻奖项。2005年底,带着母校期间创刊办报的体验,我独立创办了潍坊晚报《教育周刊》和潍坊日报的《潍坊教育》,服务潍坊教育改革与发展,也为报社开拓出了一条新的创收之路。
后来,离开潍坊日报社,进入大众报业集团,并回潍坊创业,也就有了经济导报潍坊记者站、《潍坊教育》杂志社、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等机构的创办,这些机构都是从无到有。
母校宛若一首悠长的歌,歌曲里,有我的丰满理想。
2016年,恰逢母校65周年校庆,我的奋斗旅程,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这一年,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成为山东省唯一可以提供基本教育公共服务资质的省管社会组织。与此同时,我们投资研发的亲子共成长公共服务平台APP———中国移动家长学校,正式上线,引起了业内强烈关注。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年,我们研究院的核心价值观开始形成,并进行了有效提炼。伴随着愿景追求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建立,我们的理想变得越来越丰满,在追寻理想的路上有了更大的动力之源,同时也因为与母校精神的同行,我也坚信现实将同样丰满!
在母校65周年校庆来临之际,简单的成长经历和浅薄的文字,都是对母校最诚挚的祝愿,因为在我的心底,母校始终都是一首悠长的歌:
无论相隔多近或多远我们仿佛从未走远无论离开多少年好像我们一直在您身边假山 红墙 文史楼那里刻画着我们的青春笑脸老师 辅导员 学生处长还在引领我们指点江山时光雕刻下的母校从昌潍师专到潍坊学院同一首歌在我们心底里吟唱同一段情在我们心灵处蔓延……(王清林)作者系昌潍师专政法系1997级校友,现任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家长和教师合作委员会副理事长,潍坊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