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调度会上获悉,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省教育厅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的要求,学校启动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 据介绍,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原则,一是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二是坚持需求导向,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三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四是坚持科学性、创新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彰显人才培养方案特色。 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本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主要修订点有:一是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课程结构;二是在通识必修课中,改革大学英语、大学IT等通识必修课程;三是在保证教育部有关要求和教育教育课程必要学分的前提下,压缩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必修学分,增加选修学分;四是按照专业大类,推出跨专业的基础课程平台供有关专业选用;五是调整学分结构比例,在保证必修课学时学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选修课学时学分比例;六是为真正体现学生在选课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在通识选修课的学分中,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所有二级学院开设的课程中自主选修一定的学分。七是在通识选修课的学分中,要求文科学生选修一定学分的科技类课程,理工科学生选修一定学分的文史或国学类课程,实现文理渗透。 本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个部分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分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两个部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按照规定的学期、学时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由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艺术体育、工程技术、教师教育、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法律素养、国学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模块组成。通识教育选修课每学期滚动开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在学校统一提供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中选修。专业教育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四个部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突出学生自主选择性,合理安排教学全过程的学时分布,学校规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不少于20%,理工农类专业不少于30%;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少于30%。 学校编制指导意见还规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的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艺术类本科专业和师范类本科专业,毕业学分为170 学分。文学类、法学类、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本科专业毕业学分为165学分。基本修业年限为五年的本科专业毕业学分为 210学分。两年制专升本专业毕业学分为80学分。 (编辑:新闻中心 文:张丹琳)
发布时间:2017-06-02本网讯 5月31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举行集体学习会,党委书记孙文亮主持会议,学校领导冯滨鲁、王清明、丁子信、马茜华、朱猷武、赵光强出席学习会。 会上,孙文亮传达了《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的通知>的通知》,宣传部负责同志领学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文件精神和新华社刊发的题为《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的文章。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成员参加了集中学习。 (编辑:新闻中心 文/图:马楠)
发布时间:2017-06-02本网讯 6月1日,潍坊学院离退休教职工党总支及所属9个支部的班子成员共51人参加的第二期培训班,历时两天,通过集中学习、分组讨论和参观考察于6月2日完美收官。 培训班邀请了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党史教研室副主任秦鹏作了题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讲座;集中学习了《关于印发孙文亮同志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中共潍坊学院委员会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讨论了潍坊学院《离退休教职工管理服务工作暂行办法》;参观了位于潍坊滨海新区立于基础教育改革前沿的北师大国际学校,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上海新纪元学校(潍坊),潍柴动力滨海产业园和瑞驰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的管理方式,完备的后勤保障,细致入微的育人环境,现代工业企业的自主研造,日新月异的滨海新区,无不让老同志们耳目一新,心潮澎湃。大家耐心听、仔细看,纷纷表示将一如既往为大潍坊发展发挥余热,主动作为,宣传正能量,发挥正能量。 (编辑:新闻中心 文:戴建民 图:马楠)
发布时间:2017-06-02本网讯 5月28日,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举行。我校计算机工程学院刘智呈、王书林2名同学获电子类嵌入式设计与开发大学组三等奖;刘洪磊、尹申、张立诚3名同学获软件类C/C++程序设计大学B组三等奖;徐韵轩、马广林、杨泽涛3名同学获软件类JAVA软件开发大学B组三等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单位奖。我校进入全国总决赛的8名同学全部获奖,名列山东高校前茅。 蓝桥杯大赛是全国参赛规模最大的大学生IT学科赛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联合举办,IBM、百度等知名企业全程参与,是国内始终领跑的人才培养选拔模式和行业认可度最高的IT类科技竞赛。本届大赛历时八个月,全国1200多所高校的4万余名同学报名参赛,经层层角逐,最终4000余名选手从各省赛中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编辑:新闻中心 文:任秀洁)
发布时间:2017-06-01本网讯 5月31日,副校长王清明到图书馆就书库布局调整工作进行现场办公。 为有效整合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两校区纸质图书,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图书馆重新调整了馆藏结构和空间布局,并针对安顺校区特点,从主校区调拨了各类图书7万6千余册,将原有的书库按照图书分类划分为:社科一书库(哲学 经济文学历史)、社科二书库(教育)和综合书库。这样,布局结构更加合理,便于读者借阅。 王清明认真查看了工作现场,对图书馆在时间紧、任务重、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尽心尽力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协调安排了特教幼教师范学院160名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对工作中遇到的其他问题进行了现场协调解决。 (编辑:新闻中心 文:蔡兰荣)
发布时间:2017-06-01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5月26日,潍坊学院第四次教学工作大会在潍坊学院闻韶楼报告厅隆重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近4年来潍坊学院教学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剖析了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理清了教学工作思路,部署了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任务。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郭建磊作专题报告,潍坊学院党委书记孙文亮讲话。会议由潍坊学院院长冯滨鲁主持。潍坊学院副院长王清明宣读表彰通报,潍坊学院副院长丁子信作教学工作报告。潍坊学院领导马茜华、赵光强、王旭升出席会议。 会上,丁子信作了题为《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近4年来潍坊学院的教学工作,重点总结了特色名校建设、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教师教育工作、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据了解,2013年来,潍坊学院被批准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第二批立项建设单位;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会计学7个专业群被批准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获省级以上教研立项115项;窦青和魏晓笛教授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唐魁和杨婷老师分别在第三、四届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学生在学科竞赛等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119项。 丁子信在分析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后指出,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加强顶层设计,全力推进落实。今后几年,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本目标,以加强专业(群)建设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采取切实措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建设上,实现外延发展向内涵提升的转变,促进专业集群发展和特色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重知识传授向知识与能力并重、突出能力培养转变,促进教书与育人相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 对于下一步教学工作,丁子信介绍,主要有八项任务: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二是加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三是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推进学分制改革为切入点,深化教学改革。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五是加强质量监控,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六是改革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办学活力。七是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八是加大教学投入,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丁子信特别提到,潍坊学院将加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带动专业集群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实现分类分层建设与管理;以“新工科”理念引领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打造师范教育特色,促进教师教育基地发展;推进开放发展,共建学科专业;重视加强教研室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平台和支撑。 郭建磊在会上作题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专题报告。他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扎实做好学科专业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要坚持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统一。 孙文亮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潍坊学院在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内容丰富,目标明确,催人奋进,必将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必将对全校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孙文亮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4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他指出,要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要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主导作用。要构建德育工作合力,扎实推动“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第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毫不动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围绕人才培养质量主题,突出教学中心地位。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巩固拓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成果。要坚持开放办学,切实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第三,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他指出,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资源,是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优秀的校园文化应包括对学术的崇尚,对真理的追求,包含了民主精神、创新精神,对科学的敬畏、对未知的探究,蕴涵着人文的关怀、包容的力量,以及对道德的认知、对规则的恪守等等。“三风”建设在校园文化中处于灵魂和核心地位,是一所学校风格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校软实力、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四,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孙文亮指出,潍坊学院“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个性发展与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怎么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怎么改、改什么的问题。可归纳为四句话:应用性本科专业建设是前提,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重构是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实质,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关键。 冯滨鲁在讲话中希望,全校上下以本次教学工作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本次大会确定的工作思路和任务举措,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扎实工作,继续加强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努力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为建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上,潍坊学院对在各项教学工作中获得荣誉称号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计算机工程学院2017年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17)团队获学校特别嘉奖,奖励人民币10万元。各单位、各学院分组就教学工作报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了深入讨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代表、先进个人代表也在会上作典型发言。(潍坊学院)
发布时间:2017-06-01本网讯 5月26日至27日,第四届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复赛自然科学基础组比赛在我校举行,来自全省高校的32位青年教师选手参加了比赛。 复赛采用现场在线打分的方式进行,从选手报到、抽签,评委报到、打分全部是实时在线进行。赛前由学校教务处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从比赛场地设置、工作人员安排、比赛设备配置等各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了比赛的顺利进行。整个比赛程序安排严密、比赛场地布置设计合理、比赛过程服务周到,得到了教育厅领导和参赛选手一致好评。 (编辑:新闻中心 文:常志隆)
发布时间:2017-06-01本网讯 5月23日下午,继续教育学院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推进会,传达学习学校“双代会”精神、“基层组织建设年”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部署学院下一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院长张德升主持会议,副院长宋雨青传达了学校“双代会”召开情况和会议主要精神,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 党总支书记郎益伟传达学习学校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座谈会和孙文亮书记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件和会议精神,部署学院下一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他要求:一是进一步提高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认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注重结合,重在提升;二是学院要从健全制度、加强学习、推进工作、创新提升等方面组织实施好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三是层层抓好落实,个人要坚持自学,自我加压,真学真做,知行合一,见贤思齐;支部、学习小组、各科室等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学习活动,学做结合,坚持问题导向,要与日常工作和重点推进工作事项相结合,真正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形成层层传导压力、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促进整体提升上下功夫。 院长张德升结合2017年学院重点推进事项总结了前一阶段工作,具体部署了下一步工作。他强调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管理,强化服务,转变作风,勇于担当,争创一流。 (编辑:新闻中心 文:邓建波)
发布时间:2017-06-01本网讯 5月24日下午,潍城区副区长曹春、潍城区人大农业与农村专门委员会副主任齐春正、潍城区教育局局长扈文江来安顺校区调研工作,潍城区政府办公室、北关街办有关同志陪同调研。 安顺校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了校区基本情况,对潍城区政府和各部门对校区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曹春一行实地查看了校园,就校区发展、综合治理及与辖区相关工作对接等进行了商谈,表示将一如既往的对校区发展给予支持,并希望双方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 (编辑:新闻中心 文:韩自俊)
发布时间:2017-05-31本网讯 5月25日,外国语学院教工一支部召开支部生活会,继续深入学习探讨“两学一做”有关文件。 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教工一支部书记刘希美就地取材,以外院模范党员老师如何将《党章》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塑于形,使之成为自觉的日常教学规范为例,深入浅出,细致入微地阐述了“两学一做”核心要义。她要求外院的党员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坚定政治立场,在外语教学中巧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外语学习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打造外国语学院工作特色。 会上,刘希美向与会党员传达了《潍坊市关于印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重点工作事项的通知》、《中共潍坊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支部生活日工作规范>的通知》、《中共潍坊学院委员会关于印发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编辑:新闻中心 文:张学祥)
发布时间:2017-05-31本网讯 5月31日,中国教育在线、齐鲁网等媒体刊载了《潍坊学院第四次教学工作大会隆重召开》的新闻,全文如下: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5月26日,潍坊学院第四次教学工作大会在潍坊学院闻韶楼报告厅隆重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近4年来潍坊学院教学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剖析了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理清了教学工作思路,部署了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任务。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郭建磊作专题报告,潍坊学院党委书记孙文亮讲话。会议由潍坊学院院长冯滨鲁主持。潍坊学院副院长王清明宣读表彰通报,潍坊学院副院长丁子信作教学工作报告。潍坊学院领导马茜华、赵光强、王旭升出席会议。 会上,丁子信作了题为《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近4年来潍坊学院的教学工作,重点总结了特色名校建设、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教师教育工作、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据了解,2013年来,潍坊学院被批准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第二批立项建设单位;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会计学7个专业群被批准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获省级以上教研立项115项;窦青和魏晓笛教授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唐魁和杨婷老师分别在第三、四届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学生在学科竞赛等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119项。 丁子信在分析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后指出,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加强顶层设计,全力推进落实。今后几年,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本目标,以加强专业(群)建设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采取切实措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建设上,实现外延发展向内涵提升的转变,促进专业集群发展和特色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重知识传授向知识与能力并重、突出能力培养转变,促进教书与育人相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 对于下一步教学工作,丁子信介绍,主要有八项任务: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二是加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三是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推进学分制改革为切入点,深化教学改革。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五是加强质量监控,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六是改革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办学活力。七是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八是加大教学投入,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丁子信特别提到,潍坊学院将加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带动专业集群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实现分类分层建设与管理;以“新工科”理念引领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打造师范教育特色,促进教师教育基地发展;推进开放发展,共建学科专业;重视加强教研室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平台和支撑。 郭建磊在会上作题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专题报告。他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扎实做好学科专业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要坚持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统一。 孙文亮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潍坊学院在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内容丰富,目标明确,催人奋进,必将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必将对全校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孙文亮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4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他指出,要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要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主导作用。要构建德育工作合力,扎实推动“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第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毫不动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围绕人才培养质量主题,突出教学中心地位。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巩固拓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成果。要坚持开放办学,切实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第三,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他指出,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资源,是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优秀的校园文化应包括对学术的崇尚,对真理的追求,包含了民主精神、创新精神,对科学的敬畏、对未知的探究,蕴涵着人文的关怀、包容的力量,以及对道德的认知、对规则的恪守等等。“三风”建设在校园文化中处于灵魂和核心地位,是一所学校风格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校软实力、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四,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孙文亮指出,潍坊学院“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个性发展与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怎么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怎么改、改什么的问题。可归纳为四句话:应用性本科专业建设是前提,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重构是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实质,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关键。 冯滨鲁在讲话中希望,全校上下以本次教学工作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本次大会确定的工作思路和任务举措,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扎实工作,继续加强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努力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为建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上,潍坊学院对在各项教学工作中获得荣誉称号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计算机工程学院2017年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17)团队获学校特别嘉奖,奖励人民币10万元。各单位、各学院分组就教学工作报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了深入讨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代表、先进个人代表也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相关链接:http://weifang.sdchina.com/show/4120387.html http://weifang.iqilu.com/wfminsheng/2017/0531/3564940.shtml http://weifang.sdchina.com/show/4120387.html http://weifang.iqilu.com/wfyaowen/2017/0531/3564875.shtml (编辑: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7-05-31本网讯 5月25日,教师教育学院卧龙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落成。北苑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会红、党工委组织委员田林同、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主任张一甲、卧龙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文琴,学校团委副书记徐加金、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明、学工办主任陈爱军、团总支书记陈海霞等参加落成仪式。 徐加金与刘会红分别致辞,共同提出了以实践基地为契机,促进学院社区双向发展理念;陈海霞与王文琴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吴明与刘会红共同为潍坊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大学生实践基地的落成,为教师教育学院学子提供了热心公益、服务社区、提升自我的平台。 (编辑:新闻中心 文:王子璇 黄灿 宫新杰)
发布时间:2017-05-312025-08-06
2025-08-04
2025-08-04
2025-08-02
2025-08-01
2025-07-31
2025-07-27
2025-07-26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