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18日至19日,学校国际学院举办“学在中国”系列活动,携手济南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国际学院,组织百余名中外师生深度体验潍坊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业技术。在世界风筝公园放飞场,百余名国际学生沉浸式体验世界级非遗盛会——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大家在教师与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成功放飞风筝,在奔跑与欢笑中,感受风筝这一古老技艺带来的乐趣,也增进了彼此的交流与友谊。在第26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现场,国际学生参观了各类新型蔬菜种植模式,深入了解无土栽培、智能化温室管控等农业新技术应用以及打药机械狗等人工智能设备等前沿技术成果,拓宽了对中国农业的认知视野。“学在中国”系列活动,是北海国际学院充分发挥国际教育平台作用,服务地方开放发展,对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韩建栋表示,此次四校联合行动,是兄弟院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一次创新尝试。未来,学院将为国际学生搭建更多认知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窗口,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学院力量。(文/图:刘燕燕/郑永明 编辑:庄梦琦 审核:韩建栋)
发布时间:2025-04-23
本网讯 为进一步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促进教学科研高质量发展,4月21日,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特邀山东工商学院二级教授范辉来校作“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与有组织科研”专题报告。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曹连振主持报告会。范辉以学科建设理论体系构建为切入点,深入阐释学科发展核心逻辑,他基于“双一流” 建设战略框架,系统剖析学科建设主体与客体关系,强调 “学科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引擎,其本质在于通过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同演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学科生态系统”。结合物电学院当前状况,他提出“三链融合” 建设路径,即推动学科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耦合。他建议学院聚焦智能传感、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领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制度保障、强化团队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集群,提升学科的行业影响力与社会贡献度。此外,范辉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出发,系统阐述有组织科研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他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申报要求,从选题凝练、研究方案设计、团队组建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度解析,对如何提升项目申报的竞争力与成功率作了系统讲解。此次学术报告的成功举办,为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成果奖申报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物电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创新发展思路,奋力谱写学科建设新篇章。各系负责人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会议。(文/图:刘程爱 编辑:李玉强 审核:于尔河)
发布时间:2025-04-23
本网讯 为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近日,教师教育学院(特教幼教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华波带队赴潍坊文华学校调研交流,双方就共建就业实习基地、协同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达成共识。座谈会上,潍坊文华学校相关负责同志对我校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基础教育阶段师生心理素养提升的实践需求。教师教育学院(特教幼教师范学院)相关同志立足应用心理学专业优势,重点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科研成果及社会服务经验。双方聚焦师范生职业能力提升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围绕“高校+中小学”联动机制下的心理健康课程开发、教师心理技能培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活动期间举行了就业实习基地授牌仪式。许华波一行实地参观了潍坊文华学校教学功能区、三研基地等育人场所,详细了解了办学理念、教学设施及特色文化建设成果。(文/图:王翔宇/赵玉晗 编辑:王慧婷 审核:许华波)
发布时间:2025-04-22
本网讯 4月19日,2025第十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GPLT决赛落幕。我校计算机工程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组成的3支参赛队伍,在指导老师王磊、刘洋带领下参加比赛,由徐世恒,李泉良,杨孟兴等10名学子组成的“潍院一队”获全国团队三等奖,徐世恒同学获全国个人二等奖。此外,参赛队伍还获两项省团队三等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由教育部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权威机构主办,旨在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与算法设计能力,是国内高校计算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竞赛之一。本届赛事竞争激烈,来自全国613所高校的1972支队伍参赛,参赛高校及队伍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我校参赛学子凭借扎实的编程功底和高效的团队协作,从众多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全国团队三等奖和全国个人二等奖。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组建师生创新团队等措施,持续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团队深耕算法教学与竞赛指导,通过系统化培训、模拟实战演练等方式,助力学生在代码效率、逻辑思维和抗压能力上实现突破。此次获奖展现出学校在计算机编程、程序设计等领域的综合实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构建覆盖算法设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平台,鼓励更多学生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为培养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注入新动能。(文:刘洋 编辑:李玉强 审核:任秀洁)
发布时间:2025-04-22
本网讯 4月22日,教育部网站以《潍坊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为题,发布学校统筹规划学科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全文如下:潍坊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潍坊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面向”,统筹规划学科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优化学科布局,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启动实施学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强农、精工、拓理、厚文”的建设思路,坚持“扶优、扶特、扶强、扶新”,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实现优先发展、重点支持、特色培育,明确10个培育建设学科和7个储备建设学科,打造梯次分明的“雁阵式”学科梯队,带动学科整体实力提升。以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为抓手,构建完善专业分级建设机制,围绕服务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优先布局“四新”专业,推进专业动态调整,强化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和匹配度。新增“新工科”“新农科”专业6个,建成省级专业特色学院2个,新兴专业招生占比21.67%,近两年新上、停招、撤销专业比例达25.97%。推进文科与理工农等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涉外法治、法治大数据、数字经济等新兴特色学科建设;新增“新文科”专业2个,积极探索以新兴技术手段助推新文科专业数智化改革,在学科与学科、技术与人文的交叉融合中推动新文科转型升级。注重实践环节,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主动服务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接山东省“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制定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9个现代产业学院,着力打造人才培养平台。以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为中心,强化专业教育与产业教育,建好校内理论教育平台、校内专业实训平台、企业实践教育平台,实行“专业导师+企业工匠”双导师指导制度,完善理论实践一体化育人机制,推动教育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赛事和专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学校获评山东省就业工作“绿灯”先进高校。发挥校企实践育人优势,推进校企协同赋能,围绕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绿色化工等新兴产业模块,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30余人,共同申请专利50余项,完成各类项目100余项,与企业共建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获批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推动校企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协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集聚校地资源,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实施“校城融生”升级计划,牵头发起成立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与山东省内22个县(市、区)及市直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服务地方发展工作体系。推动“人才+行业”服务模式,参与山东省高等学校“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实施“百名博士进百企”等专项行动,直接服务山东省内外企事业单位1400余家,促进校地深度融合。聚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等行业领域,依托多光子纠缠与操纵等60多个省市级高能级创新平台,围绕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实施有组织科研攻关,智慧生态农场建设和农产品溯源项目在省内形成示范,鲑鳟鱼养殖系列技术列入省市百亿级重点项目全面产业化推广。依托地方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凝练“人物、地域、民俗、历史”四大方向,打造十余支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成立岳镇海渎研究院等8个区域文化研究平台,建立80余家合作基地,培养1000余名文创人才。承办潍坊市“互联网+文旅”宣传推介、“线上+线下”陈介祺金石文化周等特色文化传播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地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秦世波 王珍 编辑:庄梦琦 审核:张晓静)
发布时间:2025-04-22
2025-11-21
2025-11-21
2025-11-21
2025-11-20
2025-11-15
2025-11-15
2025-11-14
2025-11-13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