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潍院要闻

【改革·奋进】产教借“力”深融 专业向“新”而建 教学以“智”赋能

​ ——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发布时间:2024-07-26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校“改革创新突破年”行动要求,凝聚改革奋进力量,学校官网开设《深化改革进行时》栏目,下设《改革·奋进》《改革·实践》《改革·创新》《改革·先锋》子栏目,推出系列报道,回顾学校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展示谋划事业发展的思路举措,展现全校上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激励全校师生在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再谱新篇。


教务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系列卓越成果。

校企协同产教融合,产业学院发挥头雁效应。自2021年起学校开始建设产业学院,目前已建成现代产业学院7家,其中潍柴产业学院、歌尔科技产业学院获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天瑞磁悬浮产业学院获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同时以产业学院为引领,探索新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从潍柴产业学院的“1+1+N”协同育人机制、“2.5+1+0.5”三段式人才培养体系,到歌尔科技产业学院的“一中二育三平台”培养模式,产教融合从机制到模式都在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

信息技术提质赋能,品牌课程建设争创高点。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切入点推动课程建设,开发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在线示范课程和精品资源制作,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库等校本资源库。自2018年学校打造建设第一批线上课程,目前已建成在线课程294门,其中137门课程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运行,位居全省高校第二、同类高校第一,并在此基础上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7门。

课堂教学改革助力,教师教学比赛成绩斐然。聚焦OBE教学理念,学校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加大混合式教学力度,多元化考核方式,探索开展项目式、案例式、小组合作研讨式学习,充分提高学生课上课下全方位参与度,全校共有1220门课程深度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带动和助力下,教师教学技能和信息化素养不断提升,在教育部两大高校教师综合性教学比赛中(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屡获佳绩。2018年以来,获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4项。

强化师范特色建设,师范专业认证走在前列。厚植师范底蕴,发挥师范专业的特色优势,立足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教育实习、实训工作,促进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现有师范类专业14个,已有9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并正在积极开展师范类专业三级认证工作,力争打造成为全省首个全部师范类专业完成认证的高校。

基于过往成绩经验,立足当下直面挑战,把握机遇规划未来。在学校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大步迈进的关键时期,在数字和智能技术飞速迭代更新必将引发教育教学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要立足学校当前实际和发展目标,把握时代和技术机遇,力求工作突破创新。

强化校政企三方联动,打造产教融合体系新生态。构建学校、政府与企业间的深度融合机制,打造高效协同的“产学研”创新生态体系。借助地方政府力量,充分利用其政策导向与资源调配的优势,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铺设桥梁,通过精准对接双方需求,实施一系列激励性政策与专项资金,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与热情。探索“专业+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依托学科专业资源,联合产业联盟或重点产业链,建立学科与产业协同联动机制,构建以专业群与产业链紧密对接的“专业+产业”深度融合新模式。

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构建应用型专业建设新格局。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专业布局,加快专业动态优化调整,提高理工农类专业占比及在校生占比至60%以上;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重视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强化数智技术赋能专业发展,围绕十强产业需求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向,增设适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同时加速推进工程教育认证等国际实质等效认证。

强化数智技术教育融合,打造智能化课程教学新平台。直面人工智能技术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数据技术、生成式AI 大模型等智能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尤其在课程教学方面,探索融入“知识图谱”、AI智能分析、AI助教等智能化技术,加速由“线上课程”向“智慧课程”演化,为师生开拓新的教育教学空间,使学生学习更具多样性、更加个性化;同时多措并举提升师生数字化智能化素养,主动应变转型,积极投身这场教育教学大变革中。

(文:侯金奎  张鲁筠    编辑:庄梦琦    审核:王珍)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

技术支持:荣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