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化长廊

走出那座城

发布时间:2023-12-15

钱钟书将婚姻比作围城,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我觉得人生就像一座孤城,不仅需要有人走进去,也需要自己走出来。

“孤城”顾名思义就是“孤独的城堡”,却不是“孤单的城堡”,因为“孤单”是肉体上的疏离,而“孤独”却是精神上的消耗。比起“孤单”,“孤独”要深邃得多,它是寒风里独自佩戴的围巾,是饭桌上仅有的碗筷,是怎么也融不进的圈子,也是一群人备考时点亮的台灯。孤独贯穿于人生的始终。

小时的孤独来自于亲情。我虽有爸爸妈妈和姐姐的陪伴看似不会孤独,但内心的孤独却是微妙又简单的。它可能是妈妈分给姐姐多一点的爱,可能是与姐姐争吵后的冷战。那时似乎将一切不快与伤心都放在内心孤独的那一栏疯狂增加,但是又会随着时间慢慢消散,等我们长大了才发现当时的想法幼稚可笑,这时孤城就会更坚固一些,同时里面多了一些亲人,多了一些包容。

时光飞逝,上了高中,我就与家人疏远了,独自住在学校的房子里。孤城里迷雾四起,人们若隐若现,房子里似乎挤满了人,却又空荡荡的。同时,多了几匹马拉着草垛,它们蠢蠢欲动,想要狂奔,却又被迷雾困住,迷失了方向。

即使是一群人生活,学习的压力也会使孤独感加深,当然独自一人时最甚。我低头走在高中的校园里,抬头望见月亮明晃晃地挂在天上,衬得我的身影单薄了许多,便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感悟更加深刻,眼里竟硬生生地冒出了几滴泪挂在心头。那时我突然明白了余光中的《乡愁》,感受到了那张邮票的重量,也感叹于钱学森、邓稼先等先生们离家求学的坚毅。我想也许伟人的孤城总比普通人的更大些,更明亮些,他们自己总能找到出来的路。

时至今日,回首往事,我真觉得孤城里热闹了许多,有了亲人、同学和朋友,有了闹市与田野,有了星辰大海,也有了诗和远方。孤城经过一次次地翻新与加固,似乎看不出“孤”,但其实是看不见“城”。在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阶段,我们面临不同的孤独,也享受不同的孤独,我们找到了走出孤城的路,那孤独的城堡就变成广阔的天地,它使我们记住人生道路上的风景,使我们感谢为我们指路的人。它将“孤城”推倒变为了“孤成”即“在孤独中成长”。我们在孤独中学会了奉献,学会了忍耐,学会了自省。也许等到我们不再年少,我们才会真正懂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人会永远陪伴你。也许当我们的内心丰盈到一定程度,我们会看到原来我们一生都在与“孤独”为伴,又怎会孤独呢?那时我才明白,伟大的人从没有“孤城”,他们不在乎生活的围城,走出去,走向更远的天地,去寻找自己的远方。

接下来的人生之旅,请大家尽情地享受孤独,在静谧处思考、在无人处寻觅那属于自己的走出那座城的路。

作者:孙淑洁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

技术支持:荣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