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纵邀天下客,挽剑挑落桃花灼。
舒城春日喧嚣,桃花艳艳,溪绕青山。一位少年纵马迎风,衣襟猎猎,待日暮西山街市歇声,千门万户扬起缕缕炊烟,便下马牵绳,手枕在脑后徐徐走回家中。薄纱后几段身姿婉约,隔着门窗招起红袖。
这是东汉末年,是我想象中的少年孙策。
孙策是在父亲破虏将军孙坚骁勇好战的身姿下长大的,徙居舒城,幸遇总角之交周瑜,执棋弄画,与众多士大夫结交,深得江淮地区民心。年少时带军纵马过民间,皆呼孙郎。
谈起孙策,就避不开周瑜。升堂拜母,总角之好,孙策到历阳会和周瑜,笑道:“吾得卿,谐也。”二人不负千古君臣美名,“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
天下动乱,旧岁新朝,一连串胜仗让这对江东双璧风华无双,他们仍如舒城初逢之时,并肩纵马,三月离原踏尽,却不再是划拳嬉闹的稚儿。刀锋银光,霜甲旌旗,孙策如同他与吕范棋谱之上的先手棋一般,攻势凌厉,大刀阔斧,挥师江东,取尽吴疆。
《孙策传》有言:“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军营中笑谈举杯划拳嬉闹是他,战场上挽剑斩敌指点江山是他,使千万人甘为赴死的是他。丰神俊朗,鲜衣怒马,少年将军好似纷扰战火中挑起的一杆长枪,挑起父仇,挑起吴疆,挑起历史中一团烈火,又轻轻挑起江东三月一树春桃来。
江东、江东,嘴里念着,眨眼恍惚,兵戈声渐远模糊的夜,也会一个睁眼又回到富春的山脚,回到舒城的河边,捻了满地的艳丽,竟不知到底是血红还是花红,只是洋洋洒洒都落了那黄土里去,连带着疾驰而来的箭羽和少年白骨。
一千扫众横江去,十七成功自古无。巍峨高山拦腰折,孙策二十六岁亡于突袭,他的一生戛然而止。玉貌郎君,讨逆将军,历史缄口不言却又慷慨,千百字勾勒出他切实未老去的年少一生,他于是扯着马飞奔过历史长河,时至今日,也留下阵阵马蹄声,铁甲红衣,和少年身影。
(作者:杜欣茹)
2025-08-06
2025-08-04
2025-08-04
2025-08-02
2025-08-01
2025-07-31
2025-07-27
2025-07-26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