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潍院人物

格桑花儿在广袤天地中绽放——记我校校友、201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冯展玲

发布时间:2022-11-01

冯展玲,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4届毕业生,2014年~2016年作为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于日喀则市仁布县中学担任英语老师。2016年至今在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人民政府就职。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每当《到西部去》的激昂旋律响起,总会让人感到心潮澎湃。8年前,冯展玲走出校园,怀揣着梦想和一腔豪情,奔向了祖国的最西部———西藏。出征前夜,她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下一段话:“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我的青春,不虚此行。”8年后的此刻,她双脚站立在雅鲁藏布江畔,望着淡蓝色的清澈江水滔滔不绝奔涌而去,岸边成片的格桑花儿盛放在广阔的天地中,恰如她热情似火又无怨无悔的援藏青春。

万千豪情 归于平凡

2014年夏天,冯展玲即将大学毕业,班级群里跳出一条关于西部计划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吸引了她的注意。柔弱的小姑娘懵懂地打开电脑,登上西部计划的官网,加入了西部计划的QQ群,从此激起了她对西部的向往。随着对西部计划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她的心开始蠢蠢欲动,“我想去西部,不,确切地说,我想去西藏!”报名、体检、政审、面试、填报各种信息……经过层层筛选,那年7月底,她毅然决然地坐上了去往西藏的列车。

列车上她壮志凌云,下车后,她却发现志愿者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高原干燥的气候使她多年的鼻炎复发,加上高反缺氧,严重影响了她的呼吸和睡眠。冬季的高原,空气更加干燥,一场长达几个月的重感冒击倒了她。持续地咳嗽使她只能半躺着休息,直到那个冬天过完,她才算是克服了恶劣环境的困扰。

除了不适应自然环境,志愿服务工作也不尽如人意。由于当地人平时大多说藏语,孩子们在听她用普通话讲英语课的时候,一个个眼神迷茫,不知所云。第一个学期,她所教的班级英语成绩一塌糊涂。望着学生们天真而又求知若渴的大眼睛,冯展玲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自我怀疑。自然环境导致的身体不适没能击垮她,可志愿教学工作却让她感到了挫败———本觉得自己来到西部一定是要摩拳擦掌大干一场,此刻却发现自己是如此无力而渺小。对于西部的教育事业和贫困现状,她感到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此刻的她,第一次想家了。

向下扎根 向阳生长

时至今日,七八年已逝,而当时的困窘仍历历在目。但当我问她,那么苦,当时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呢?她和爱人相视一笑,说道:“当时我们并没有觉得苦,因为有一群志趣相投的小伙伴。我们同吃同住,一起去爬山、去打球、去聚餐……有说不完的话,有数不完的开心。”当时的小伙伴,有的已经离开,但更多的人选择留在了西藏。这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后来成为彼此在西藏最坚实的依靠和一生的挚友。回忆起这段志愿者时光,冯展玲眼中流露出温情与怀念:“其实那是关于青春最快乐的一段日子呀,怎么会觉得苦呢!”

在师长们和小伙伴们的关心帮助下,到了第二年,她基本适应了高原生活。她还报名参加了那一年的五四青年运动会,在篮球比赛中代表所在学校拿到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赴藏后,她与母校团委的老师还一直保持着联系。一次跟老师闲聊时,她讲到了自己在西藏的志愿生活,讲到了孩子们的困境,老师们十分动容。之后,母校团委相继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两次捐赠活动,通过漫长的邮寄,给高原的孩子们寄来了满满的关爱。有课外书、有练习本,甚至还有热水壶……因为地处偏远,邮寄的费用甚至高过了捐赠物品本身的价值。母校的支持让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她倍感温暖和鼓舞,让她感到背后有无限的力量,支撑自己在遥远的西藏持之以恒地向下扎根、向阳生长。

到了第二学年,她在英语教研组老师的帮助下,给孩子们开设了英语兴趣班。从听英文歌、办手抄报画展开始,引导这群高原的孩子建立起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再逐步教授英语音标和简单的语法。这次的付出终于换来了收获———兴趣班的成效显著,孩子们终于开朗活跃了起来。这让她获得感和成就感爆棚,也渐渐找到了志愿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再后来,她遇到了一生的伴侣,他也是他们同期的志愿者。两人一路陪伴、相互扶持,让她最终决定与他一起在雪域高原扎根,在祖国西陲继续奉献青春。

舍家为国 担当在前

2016年,通过公招考试,冯展玲和爱人都扎根在了拉萨。2018年,他们有了人生中第一个孩子。在老家休完产假,望着幼小可爱的宝贝,心中实在难舍,在家人的支持下,冯展玲带着仅有8个月的宝宝进藏了。进藏不久,孩子出现了高原反应,她和爱人在基层的工作太忙,实在无法兼顾,几个月后,又不得不把孩子送回了老家。几年来,冯展玲只能在每年休假期间才能赶回老家见见孩子,平时只能靠视频电话联系,每次刚跟孩子熟悉一点,就又要赶赴拉萨回归村里的工作了。多少次孩子发来微信语音“妈妈我好想你”;多少次午夜梦回、泪盈满巾。可她也只能把思念的苦楚与爱人倾诉,然后擦干眼泪,转身继续投入新的“战场”中去。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几年来,冯展玲负责的疫情防控、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医疗保障工作,关系着每一位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她丝毫不敢马虎大意。每天她的办公室里,来询问报销事项、交报销材料的群众是最多的,可她从来都是轻声细语,耐心地答疑解惑。遇到语言沟通不畅的老爷爷、老奶奶,她就会拉来藏族同事翻译完再办理业务,到现在她甚至已经能用简单的藏语进行对话了。

今年8月份拉萨疫情暴发,冯展玲又在第一时间报名前往当时疫情风险最高的村庄,进驻一线疫情攻坚指挥部。在一线的日子里,她化身为核酸信息采集员、放牛娃、前线记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抗疫期间,她经常昼夜颠倒,几天没有跟家里联系,后来才知道母亲由于肝结石已经住院好几天了。可当时疫情形势正是最严峻复杂的时候,她只能强压心底的担忧,继续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在这片雪域高原上,有无数像冯展玲一样的在藏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无法照顾家中的父母双亲和孩子。可她的眼神依然坚定:“这是我选择的要为之终身奋斗的土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广阔天地 大有可为

基层一线有着最广阔肥沃的土壤,可以让人快速成长。到今年7月份,冯展玲和爱人进藏已经整整8年了。2014年那批来自五湖四海、与他们一同进藏的两千多名志愿者,早已经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撒在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渐渐生了根、发了芽,在雪域高原上茁壮成长,守护着他们热爱的土地。

回望这8年,她问心无愧地说:“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全部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后来,每年的7、8月份,她总能在拉萨的街头看到身穿蓝色志愿者服装的年轻身影。每当这时她都不禁与爱人会心一笑:“哦,又是一年啦。”

这些年,伴随着国家对西部开发政策的大力扶持,冯展玲和她的伙伴们亲眼见证着这片土地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拉日铁路、拉林铁路贯通,拉林高速、拉日高速相继通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每一项惠民政策的背后,都有着无数像她一样的基层干部的默默付出。她们也共同见证着国家每一项扶持政策的落地,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活上的改善。

她现在所在的才纳乡,家家户户都实现了脱贫,过上了真正的小康生活。百亩联栋温室里,是化身为产业工人的农牧民群众在辛勤忙碌;整齐干净的村庄,大大小小的装载机、挖掘机、大卡车、小轿车随处可见;夜晚的广场上,跳着锅庄舞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8月份,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刘希美老师带队到拉萨看望她,还带去了母校的礼物。看到母校的校徽,她心中有无限的感动和怀念。她热情地带领老师们走访了自己的工作单位,参观了当地的实验种植园,观看了村里的望果节演出……老师们由衷地为她的成长高兴,也为藏族群众的幸福生活高兴。她却说:“我的生活、才纳乡的生活只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个小小缩影。正是有国家的大力扶持、各兄弟省市大力援助、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才有了今天这样繁荣幸福的生活。”

歌曲《格桑花》中有一段歌词写道:“格桑花儿开呀开,开出雪域高原红红火火的风采……”藏族人民十分喜爱格桑花,因为格桑花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它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美好期盼,象征着世间最美丽的人。愿越来越多像冯展玲这样扎根西部的志愿者,也能像这万紫千红的格桑花,顽强盛开在雪域边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文:魏霄   编辑:张丹琳   编审:张增森)

Powered 潍坊学院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536-8785616

投稿信箱:xinwzx@126.com

技术支持:荣尚网络